我还记得在我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妈妈一起等着过马路。那时我才刚学会读字,我看到路上的标志写着「请勿通行」。当时我因为自己读出这些字感到很自豪,但同时我也觉得很困惑。我不能在路上跑,可是标志又说我不能走,那我要怎么样才能过马路?要是标志写的是「请等待」,那么我就马上可以理解了。
就算孩子听得懂我们说的每一个字,他们还是有可能不明白我们的意思,尤其是患有自闭症的孩童,以及其他发展迟缓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会用字面上的意义去解读,于是很可能造成误会。当妳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什么,事实上可能正使他们感到困惑。妳不能认定他们一定会知道可以做什么。
下一次妳要阻止孩子的时候,请试着直接用重新引导的方式来说话。想想看,当一辆火车要冲向悬崖的时候,要防止灾难发生,最好的办法是直接转换轨道,而不是试图完全阻止那股冲力。更好的是,要是妳能直接跟孩子说一项他可以做的活动,孩子的反抗会比妳提出警告或斥责少得多。我们工作坊的小组成员,曾经列出一张大人可以使用的「转换轨道指南」。
大人想说的是:
「不要追着猫咪跑。」
「不要把小婴儿吵醒。」
「不要在停车场乱跑。」
「不要乱扔沙子。」
「不要这么没礼貌。」「我在帮你绑鞋带的时候,不要扭来扭去。」
「不要把脏衣服丢来丢去。」
「不可以在沙发上跳。」
告诉孩子他能做什么:
「你可以用逗猫棒跟猫咪玩。」
「我们来用悄悄话讲话。」
「现在是牵手时间。」
「沙子要用倒的或挖的方式玩。」
「当你要我帮忙的时候,我希望听到的是:『你可以帮帮忙吗?』」
「现在是—雕像时间!不可以动喔。」
「你可以丢你的娃娃。」
「你可以从最下面的一格楼梯跳到懒人沙发上。」
害羞的孩子—别人太热情反而让我害怕茱莉
「上个周末谁有可能过得比我更糟?」麦可问大家:「礼拜天我们整天都跟我的表亲在一起,而杰米却从头黏着我黏到尾。我连房门都出不了,更别说是出去外面了。我一直以为等他长大就不会这么害羞了,但珍说他的天性就是如此。每次我阿姨跟他说话时,他都躲在我身后。她一直问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很想知道怎么做能让他更有自信,至少在跟我家人相处的时候。」
「我姊姊小时候也很害羞,」安娜说:「我爸妈总是试着怂恿她跟其他人讲话,但从来就没有成功过。小孩不想说话时,强迫她也没有用。」
「我小时候也非常害羞,」玛丽亚说:「我母亲总是在外人面前护着我,她会跟别人说我很害羞,不好意思说话。一方面,这对我来说真是个解脱—别人通常就会让我自己静静待着。但另一方面,其实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很孤单。其实我并不想要自己这么害羞。直到现在,我还是很难和不认识的人交谈,就连在这里跟你们说话,也让我有点紧张。」
麦可看起来急坏了:「所以说,要是帮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他就只能顺着这样的预设立场一直害羞下去,但是逼迫孩子开口跟其他人打招呼也没有用。那我们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吗?」
「有没有人曾经成功用某种方式和害羞的孩子相处过?」我问:「例如某种既尊重了他们的感受,又同时让他们自由展现出自己,不被这些感觉所限制的方法?」
莎拉举起手。「我的姪子非常害羞。他们家住得很远,我每年只会看到他一两次,因此每次我们都需要再重新熟悉一次。去年我突发奇想,在手上套了一只袜子,装成是布偶对他讲话。他很喜欢。因此,后来他又来我们家的时候,我就又套上那只袜子。不过,这次我事先做了些准备。我不是什么厉害的艺术家,我就只用麦克笔在上面画了眼睛和鼻子。他一定还记得这只袜子布偶,因此这次我们很快就变熟了。」
「如果事先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呢?」玛丽亚问:「你们觉得这样会有帮助吗?例如在车上的时候就先承认他的感受,说:『要走进一个不熟悉的房子,里面还有一大群亲戚,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很可能会觉得很恐怖。我记得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最怕见到我的索尼亚阿姨,她每次都会用涂着口红的嘴唇乱亲我。』」
「我喜欢这个想法!」我说:「承认感受之后,你们可以一起为初见面的尴尬时刻想好对策。以我的孩子来说,直接和其他人打招呼在他们那个年纪是很困难的。如果他们身上有任务要做,通常会表现得更好一点。例如他们可以帮忙把薯片和沾酱拿进屋子,然后在流理台上找个地方放好。或者,他们可以负责把外套挂好。你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想负责什么工作。」
麦可看起来并不满意:「我们不可能预想到每件事情啊!万一某个特别热情的阿姨问你:『杰米怎么了?他怎么不跟大家一起玩?』我们不能违背孩子的感受,叫他赶快跟大家去玩;但我们又不能就这样帮他扣上害羞的帽子。」
「我知道你们会很想说自己的孩子是因为害羞才这样,这是很多家长当下最直接的反应,」我说:「因为我们都会想保护孩子。但是,孩子也需要知道,我们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鼓起勇气,跨出加入社交生活的那一步。我有一句神奇的咒语可以告诉你们。你们准备好认真听了吗?」
大家热烈地点着头。
「等杰米准备好,他就会加入你们了。」
大家看起来一副期待落空的样子。「这句话有哪一点特别啊?」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平凡无奇,但「准备好」这三个字其实妙用无穷。它让孩子知道,你尊重他的感受,也了解他还需要一点时间。它也让孩子知道,主控权在自己身上,没有人会逼迫他。然而,最重要的是你没有说出哪些话:你没有硬是分配一个角色给他,让他无法做出改变。爸爸说我很害羞,我一定要做出害羞的样子。我最好躲在爸爸后面,这样最安全。
相反地,其实你是在对他提出邀请。你在他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保护了他。但这扇门并没有完全关上。只要等他准备好,他不用大张旗鼓也可以自然融入大家的活动。通常,只要压力一被解除,孩子很快就会「准备好」了。
要是亲戚一直热情的催促他,你可以从中介入。例如,当热情叔叔一直想把杰米拉过去玩火车,你可以说:「别担心,杰米等下就会过去,他很喜欢玩火车。」接着,你可以为杰米提供选择:「你想先跟我们在这里吃点心,还是想到游戏间的沙发上看其他小朋友玩火车?」
简单来说,当身边出现不那么熟悉的人的时候,小朋友会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事。我们或许需要调整自己的期待。与其逼迫孩子才刚见面就得和不熟悉的人互动,我们可以改成用交办任务,或是允许他们慢慢观察的方式来协助,等孩子准备好再加入大家。而当你成为其他孩子眼中的陌生人时,你可以用好玩的方式接近孩子,例如用玩偶或是布偶跟他们说话。
莎拉的故事:躲在南瓜里
耶丝妮雅是十月中才进到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她比其他孩子晚了一个半月才加入,因为她们家才刚从波多黎各搬到这里。她非常、非常害羞,她从不跟我说话,也不跟其他同学说话。我甚至不确定她的英文能力够不够好,是不是足以了解我们每天在做什么。
我尽可能不让她感觉被逼迫,我从来不对她直接提问,并且总是安排任务给她,例如请她把蜡笔拿出来,或是帮忙撒饲料喂鱼。我交待的任务她都做得很好,但她依然不发一语,总是低着头看地板。万圣节的时候,我帮每个孩子带了一颗小南瓜。我发给每个人一个汤匙,让他们用来把内容物挖空,再把南瓜子挑出来。我们打算烤一些来吃,剩下的就播到土里。
有些孩子不想用手碰里面那些黏糊糊的瓜瓤,但耶丝妮雅二话不说就把手伸进去了。她一直挖、一直挖,当她在挖的时候,话匣子突然就打开了。她说到她的兄弟姊妹,还有以前在波多黎各养的猫咪。她还说到从那里搭飞机过来的过程,以及现在的新家。她说到爸爸、妈妈,还有她曾看过的一个提到*的电视节目。她滔滔不绝的话语,就像水坝闸门故障一样,一股脑地流泄出来。同时,她用手指挖着南瓜又湿又滑的瓤丝,脸上尽是满足的神情。
从那之后,耶丝妮雅就完全融入我们班了。你还是需要弯下腰才能听到她在说什么,因为她的声音很轻柔,但是她会回答提问、会提出自己的观察,并且拥有笃定的主见。我觉得南瓜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把她释放出来了。如果我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学生,我一定会记得让他玩黏土和手指画,以免当下不是盛产南瓜的季节。
我很高兴之前我耐心等待了,没有忍不住逼她说话。她需要时间,也需要用很多不需要说话的方式来参与大家的活动。
安娜的故事:手指动一动
不管我怎么跟安顿解释,他就是没办法在别人向他打招呼的时候,抬头看着对方给予回应。但是我真的觉得,每次他对别人视而不见的样子好没礼貌,我很不喜欢。而且不只这样。我还希望他能想想别人当下是什么感受。
后来我们终于想到一个办法。我提议他只需要抬头一秒钟,然后轻轻挥挥手就好,不用说话。后来,他只稍微动了动手指。光是这样,就让他看起来很害羞、很可爱,而不是绷着脸很冷漠的样子。
乔安娜的故事:孩子长大了
阿丹三岁的时候,我一直因为他的害羞感到讶异。以前他是多么胆大妄为的孩子啊!他可以穿着溜冰鞋滑上任何一个木头堆,或是在山坡上骑着脚踏车飞速滑下来。他的字典里可没有害怕这个字啊!(真是如此。有一次我母亲看到阿丹爬在树上,她紧张地问:「你爬这么高,不害怕吗?」他却反问:「害怕是什么意思?」)
但是只要一遇到人,阿丹就会变得非常有警戒心、极度的小心翼翼。例如我们的邻居唐娜几乎从小看着他长大,她非常随和,是三个孩子的妈,她对孩子很有经验,很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我们经常会把孩子带到对方的家里玩,已经度过无数次快乐的时光,但阿丹依然不愿意在我不在的情况下,自己待在唐娜家。
有一天,阿丹一直求我带他去隔壁跟邻居的女儿们玩,但是我有好多家事得做。我跟他解释我的情况,最后我们决定我跟他去隔壁很快地玩一下下。如果他觉得可以自己待着,那么我就把他留在邻居家,让他玩久一点;要是不行,那么到时他就跟着我回家。我心想,如果我让他自己做主,他可能会更有勇气一些。
结果,果然有效!他虽然还没有准备好自己去隔壁玩,但是当他跟小朋友玩起来之后,他就决定他要自己留在那儿。隔天,阿丹就问我可不可以自己骑车去唐娜家玩了。(我们两家的车道是相通的,所以虽然他自己出门是有点冒险,但这是个蛮安全的冒险。)我回答:「当然可以!」
阿丹对于自己最近大胆的行为感到很兴奋,但他也对过去产生了怀念之情。有天他心事重重、若有所思地看着我说:「嘿,妈咪,你还记得以前我不敢自己去隔壁玩的时候吗?」
乔安娜的故事:太害羞,所以没办法上学
五岁的阿丹正准备进入人生的新阶段——大班!我们已经通过面试,也参加了新生说明会,并且收到了分配班级的信件。下个礼拜就要上学了,但阿丹却突然宣布,除非全家人陪他一起,否则他不要自己一个人坐校车。他说的全家包括妈妈、爸爸、小山姆以及还是婴儿的查克,当然,家里的猫咪和狗狗也都要去!他才不要独自一个人坐车去那不知道是哪里的地方!
我真担心。我的孩子会不会是整个镇上唯一没办法去新学校报到的五岁小孩?我该怎么办?
我只能先从承认他的感受开始:「要离开家人自己去一个全新的地方,是很吓人。」
阿丹同意我的说法。他说他不要跟新的老师在一起,因为他「跟她不熟」。我知道老师在开学前一周都会在学校准备,因此我提议我们一起去教室看看,并且可以跟这位纪老师「变熟一点」。我打电话到学校,纪老师欣然地欢迎我们到访。那个礼拜,我和阿丹去了教室三次,我们在教室跟纪老师聊天,每一次去都玩了一种不同的玩具。
开学前一晚,我们忙着进行一个小计划。我们把家里每一个人从照片里剪下来(当然还有猫咪和狗狗),然后把这些照片放在一个小夹链袋里面,这是我们特别为了这个计划新买的小袋子,袋子的形状是一只可爱的狮子。阿丹会带着我们全家人一起出发,当他需要的时候,只要打开袋子就可以看到全家人的脸庞。
隔天早上,我的宝贝勇敢地踏上了*色的校车,而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章节重点
害羞的孩子
1.承认孩子的感受
「要走进一个有好多亲戚在里面的陌生房子,确实不容易。好多人都想跟你打招呼,这有可能让你觉得很恐怖。」
2.调整你的期待:与其逼迫孩子参与社交,不如交办一项任务。
「你可以帮忙把薯片拿进去,然后放在一个大碗里,让大家可以拿来吃。」
3.提供选择
「你想要去沙发上看其他小朋友搭火车轨道吗?还是你想要先跟大人一起吃点东西?」
4.要好玩
(用袜子装成布偶说话)「哈囉!你想吃玉米片吗?」
5.让孩子主导
「等杰米准备好,他就会加入你们。」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科学育儿创新社)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