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威胁论”、“安全威胁论”到“经济威胁论”、“技术威胁论”等等,无论是中国的正常、正当的发展,还是一些中国企业、技术、产品,都沦为美国渲染“中国威胁论”的靶子。美国的种种举动让人很不理解,中国人明明只是想努力工作,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舒心一些,怎么就威胁到了遥远的美国了?
有些不自信,或者说是跪久了的人会将此归咎于自身,归咎于战狼外交,归咎于中国企业对海外的投资,归咎于中国为保障国家安全而对*力的提升,等等。在这些人的观点中,中国就应该一切服从美国,听美国的话,这样,美国就不会继续打压中国了。
其实谬矣!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老欧洲的列强们中间,充斥的是美国威胁论。
美国的扩张
当欧洲殖民者抵达北美洲这片土地之前,北美洲的原住民人口数量约为万人,其中包括墨西哥湾沿岸约万、佛罗里达州和马萨诸塞州一带的万、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万以及其他地区的70万人等。
15世纪,欧洲人痴迷于通过海路寻找一条通往中国大陆的航线,移居西班牙的意大利人哥伦布奉国王之命,带着自己的船员去寻找中国,误打误撞到达了美洲大陆,哥伦布以为这片大陆是印度,并将美洲的土著人命名为印第安人。
由于新大陆的发现,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荷兰,爱尔兰,意大利等一些欧洲国家相继来到美洲进行圈地殖民。自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年到达美洲后至年,本地的原住民从最初的近千万人锐减到不足30万。欧洲殖民者和美国人通过大规模屠杀印第安人,抢夺财物,大规模占领印第安人的土地,目的就是要为他们这些外来人“腾地盘”!
下面这张地图显示了美洲原住民的土地变化,按部落划分并用绿色标记。
年,一群在欧洲混不下去的清教徒乘”五月花号“来到了北美,在英属殖民地新英格兰定居下来。此前,英国总共派出了余人在此殖民。这群清教徒签订了一份《五月花号公约》,奠定了美国的基石。随着移民的增多,13个殖民地逐渐形成,移民们尊奉英国为宗主国,建立了自己的*府和议会。
在美国独立之前,英、法、西班牙分别占据着美国现在的地盘。后来,英国打败了法国,将法国势力暂时赶出了北美大陆。打仗是需要花钱的,英国决定向殖民地收保护费。
18世纪中期,大英帝国和其在北美的殖民地之间因税收问题裂隙逐渐加大,于是英国移民开始造反。由于英国前期与法国、西班牙结下了梁子,法西两国支持英国移民造反。
年,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顿点燃战火,八年的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组成“大陆*”,乔治·华盛顿担任总司令,并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美国建国。
独立之初的美国只有如今东部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州,面积80万平方公里左右,而且完全处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老牌列强殖民地的包围之中。当时十三个州之间只是一个松散的*治联盟,连联邦都不是,只是邦联。各州都拒绝赋予中央*府征税权,因此中央*府也就无法筹集足够的经费供养*队。年邦联卖掉了最后一艘海*战船,在此后的9年间美国成为了一个无海*国家,同一时期美国陆*的规模维持在人左右。
年,参加过独立战争的退役上尉谢司领导了农民起义,年起义被镇压。随后,各州*府召开制宪会议成立了联邦*府,制定了宪法。
美国的独立战争在法西舰队的帮助下取得胜利,英国远征*失败。大英帝国被这十三个造反的地方搞得不胜其烦,最终同意北美十三州独立。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代表美国签署了《巴黎和约》,英国承认了美国的独立,并将阿巴拉契亚山与密西西比河之间的所有土地割让给了美国,即后来中西部的明、威、伊、密、印、俄六州,从而使美国的领土面积在原有的十三州基础上翻了一番多。
上图蓝色为美国独立时的领土。浅蓝色为美国在年建立的所谓“西北地区”。绿色的佛蒙特共和国于年加入美国成为第14个州。
此时,美国领土达到万平方公里,约占现在美国本土面积的30%。
年,美国、西班牙同法国签署了圣洛伦索条约(即平克尼条约),他们瓜分了法国在此的大部分殖民地。接下来美洲的原住民们开启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无尽灾难,他们的土地被一块一块地占领、人民被不断屠杀。
随着美国人不断地向西进发,密西西比河成了重要的交通线和运输线,但密西西比河和新奥尔良出海口都在西班牙人手中。
年,西班牙和拿破仑秘密签署协定,西班牙向法国割让了密西西比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地区。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派人前往巴黎商谈收购新奥尔良的事宜。
当美国的总统特使到达巴黎后才得知,兵败海地的法兰西已经无力经营刚刚从西班牙人手里搞来的北美殖民地了,打算出售路易斯安那地区。美国人最终以万法郎,以及免除法国万法郎的债务,合计万美元的价格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万平方公里左右的路易斯安那地区(西部浅蓝色)。领土又翻了一番多。
路易斯安那收购后,美国人瞄上了佛罗里达(上图右下有点像那个不可描述的部位)。美国人说西佛罗里达是路易斯安那购地的一部分,西班牙人自然是不服。
年,随着大量美国人涌入西佛罗里达,美国*府在幕后挑动当地人造反。此时,西班牙正在欧洲与法兰西开战,根本无暇顾及和支援远隔大洋的殖民地。美国趁火打劫,宣布西佛罗里达自古以来就是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进*吞并了西佛罗里达地区(两个蛋搞到手了)。
年,美国人把目光瞄向了西北方同为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那儿还有大片的土地等着他们抢呢。
此时拿破仑正在进攻沙俄,没力量帮助美国人。这次英国人不再惯着这个坏小子了,英国远征*和加拿大殖民地*队将美*暴打,一路反攻,火烧了白宫。年,英美两国在伦敦签署了《条约》,约定落基山脉和明尼苏达地区之间的北纬49度线,是美国和英国北美殖民地的边界。落基山脉以西英美共管。
这次战争,美国人在土地上一无所获,唯一的收获是写了首《上帝保佑美国》。
国力日渐衰弱的西班牙帝国也认清了现实,在欧洲已经力不从心,更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打了鸡血一样到处抢地盘的美国人斗了。
年,双方签订了《亚当斯-欧尼斯条约》,东佛罗里达(不可描述部位的主体部位)被美国人收入囊中,作为条件,美国人替西班牙还了万美元的欠款。
年,墨西哥爆发独立战争。墨西哥独立后,接管了西班牙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的殖民地,获得了从今天的德克萨斯州到北加利福尼亚州的广阔土地。为了对付德克萨斯地区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下了一招臭棋,决定让美国人移民到这里,让他们互掐。
到了年,由于来自美国的定居者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数越来越多,甚至已经超过了那些讲西班牙语的墨西哥人。墨西哥*府这才意识到了美国人的小算盘,于是签署禁令,禁止美国人移民德克萨斯。
年,这些美国移民在美国*府的幕后怂恿下不断挑衅,最终导致了战争爆发。在美国的支持下,奥斯汀和休斯敦领导德克萨斯打败了墨西哥,宣布成立夹在美墨之间的德克萨斯共和国。
墨西哥*府自然是不承认德克萨斯共和国的独立,但是搅屎棍美国承认。最终在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合并得克萨斯的法案。得克萨斯州成为美国第28个州。
年,波尔克上台担任美国总统,一上任就气势汹汹地向英国索要整个俄勒冈地区。(上图*蓝地带)。
就在双方谈判时,受够美国窝囊气的墨西哥决定向美国宣战。眼看整个俄勒冈地区就要到手,美国人不得不与英国人匆匆签署了《俄勒冈条约》,按照《条约》的旧例,以北纬49度线为界,划分了俄勒冈地区。
美国人于是把气撒到墨西哥人头上,最终占领了墨西哥北部大片领土,甚至攻入了墨西哥城,废除了墨西哥总统。
美墨大战以美国大胜而告终,墨西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不光承认了德克萨斯归美国,还以万美元的友情价“主动出售”给美国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地方包括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州、犹他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德克萨斯州等地。
年,因为要修建加州和德州铁路,美国人决定购买位于美墨边境的一处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的狭长草原。
墨西哥:我可以不卖吗?
美国:不可以,我想买,你就得想卖。
于是,美国人以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片草原,史称“盖兹登购地”。这也是美国本土地区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领土扩张
年左右,俄国开始和美国人接触,想卖了阿拉斯加。这块地就在英属殖民地加拿大边上,沙俄担心英国人会抢,就如同英国人从法国人手里抢魁北克一样,这么远的地方自己是守不住的。干脆趁还没被抢走,卖了换点小钱花。
年,美俄双方一拍即合,经过短暂的谈判,美国以万美元买下了这片万平方公里的冰封荒原。
随着年哥伦比亚地区正式加入加拿大联邦,美国人继续向西北扩张,将美国本土与阿拉斯加连接起来的愿望化为泡影。
到了19世纪70年代,美国已扩张成为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一个面积高达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国。
美国的扩张方式和英、法等欧洲国家完全不同:美国很少去占领远离本土的地盘。美国占领的每处地方都与其原来的领土接壤。美国也就得以通过这种紧密的地缘联系逐渐同化新占领的地区,久而久之这些新扩张的地区最终也就被美国所同化,从而成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
美国因此拥有了广袤的国土面积以及国土上所分布的各种资源,这为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阿拉斯加购地之后,美国在北美洲大陆上的领土扩张便画上了句号。但是,美国又将目光瞄向了辽阔的太平洋,抢得了很多岛屿。
年,之前在佛罗里达和德克萨斯上演的闹剧在夏威夷上演。在美国的幕后煽动下,夏威夷女王被罢免。年,美国人“很不情愿”地接受夏威夷共和国加入美国。
美国的崛起
年以前美国人在自己的身份定位上首先是某个州的公民,其次才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民。当时联邦*府的办事机构中只有邮*部门会直接同大多数人的生活发生关系。公民们向地方*府交税,在地方法院解决纠纷,甚至就连他们手中的钱也是由各州立法机关授权的银行所发行。年南北战争爆发时身为总统的林肯并不能直接征召动员部队,而是由州长们负责征兵、装备,并亲自率领各州的民兵组成联邦*队。
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就是这样一个没全国统一的征税权、货币发行权和常备*的国家,然而南北战争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战争期间颁布的*事管制法使联邦*府的*事权力大大增加,与此同时联邦*府开始向公民征收直接税。年国会通过的《法定货币法》首次允许联邦*府发行“绿背纸币”作为一切偿付公私债务的法定货币,随后《国民银行法》的颁布又赋予联邦*府管理国民银行券发行的权力。至此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国家货币和稳定的全国银行。
南北战争结束后为避免重蹈内战的覆辙而强化了联邦的权力,与此同时地方各州的权力也就不可避免会被相应弱化。从此美利坚合众国不再被视为由各州组成的松散复合体,林肯也被美国人认为是与华盛顿、杰佛逊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华盛顿带领美国打赢了独立战争,杰佛逊设计了美国权力制衡的*治架构,而美国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联邦*府集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历史。
美国占据了广袤的土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后面的问题就是投资所需的资金和劳动力了。从欧洲等地涌入的大量移民解决了这一问题:富裕的移民来到美国后成为了投资者,贫穷的移民来到美国后成为了熟练的产业工人和农民。
年从欧洲到纽约的外国移民
黑奴的解放、奴隶制的废除使美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而南方地区的战后重建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国内市场。
年美国的人口不足万,然而到了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了万。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
19世纪末期,美国进入了高速工业化时期,凭借着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美国开始强劲崛起。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诞生了电灯、电话、打字机、留声机、照相机、摄像机、电动机等一系列新发明,也涌现出了约翰·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等一批商业大亨。
年、年、年,美国的钢产量、铁产量、煤产量相继超过了英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一。不仅如此,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跃居世界首位,美国的机器制造业产值在20世纪初已相当于欧洲各国产值总和的一半。
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美国的人口在年时达到万,到了年增加到万。亿美元的国民收入是英国的13倍多,美元的人均收入也远高于英国的美元。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国民收入总和只比美国多4美元。
年,纽约街道上的马车和汽车
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美国的商品如火车头、煤、丝织品、水果和棉花等大规模涌入欧洲。年,美国历史学家布鲁克斯·亚当斯曾作过一项统计,—年,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5.1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亚当斯当时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将逐渐把欧洲竞争对手挤出各主要市场,如果美国再加把劲,它的商品还将凭借欧洲国家无法竞争的低价充斥欧洲。
在此之前,美国奉行的是门罗主义,即美国不参与美洲以外的事务,但也不允许欧洲列强染指美洲。美国人提出的口号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一口号很有迷惑性,当时那些刚刚独立的美洲国家担心的就是欧洲列强的入侵,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很是受到了当时美洲人民的支持。但是,美国的这一口号,直接把美国抬升为美洲国家的老大,美国将美洲视为自家的后院,成为美国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对于不听话的美洲国家,美国采取的是煽动叛乱、*变,直至*事入侵,扶植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权。
美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开始不甘于只在美洲充当地区大国。年,美国以支持古巴独立为借口,与欧洲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之间爆发了战争。
美国、西班牙代表签署巴黎和约
早已衰落的西班牙不是美国的对手,战败后被迫放弃了古巴,同时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其他岛屿以及太平洋上的关岛割让给美国。美国在得到菲律宾后随即照会英、俄、法、德、日、意六国,要求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策。美西战争以及随后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使“美国威胁论”达到了一个高峰。
美国威胁论
美国实力的快速上升,引起了当时称霸世界的欧洲大国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形式的“美国威胁论”蜂拥而出。
“美国威胁论”首先表现为对美国庞大经济力量的担忧,美国商品的涌入让欧洲人感到欧洲正在遭受美国的经济入侵。
法国学者埃米尔·巴比埃在谈到美国的出口潮时惊呼:“美国产品将淹没老欧洲。”另一位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则在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美国生活》的书,卢西埃在书中生动地描述了美国产品大肆涌入欧洲的场景,就连“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指出,”毫无疑问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美西战争爆发后,年1月,欧洲评论家奥克塔夫·诺埃尔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祸害》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不仅进入了一个武力侵略阶段,而且这种使欧洲人措手不及的进攻是早有预谋的。他认为美国从“门罗主义”时期开始,就对欧洲旧大陆怀有很深的敌意,这种敌意通过美西战争终于爆发出来了。
年至年,连载小说《亿万富翁的阴谋》出版,一时风靡欧洲,成为了畅销书。
小说大意是,一个由美国富豪组成的秘密委员会,试图用一支由木头人组成的*队来征服欧洲,为了粉碎美国征服欧洲的阴谋,几个法国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小说写道:“在欧洲的对面,出现了一种早熟和畸形的文明。仅用了一个世纪,美国就实现了难以实现的目标,达到了经济发展的顶点。对于我们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祸害。”小说的末尾,美国的阴谋被英勇的法国人粉碎了。尽管如此,小说的结局仍然有一些灰暗的,因为虽然美国的阴谋被粉碎了,但小说的结尾,美国人依然手中攥着大把美元,无所顾忌地集中全部的力量想削弱欧洲。
为了对付“美国祸害”,有些欧洲人甚至呼吁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美国。法国人皮埃尔·洛蒂在媒体上公开宣称,美西战争是对欧洲的挑战,是对欧洲意志和抵抗能力的检验,“但愿欧洲能明白这一点!能从中吸取教训,别把剑放在鞘里!欧洲国家能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
美西战争后美国的经济和*事实力进一步增长。年美国海*还排在全球第12位,明显落后于大清的北洋海*,但是,到了年,美国已成为仅次于英、德的世界第三海*强国。
美国的*费增长速度也同样惊人,以致于法国记者儒勒·于莱在年惊呼:“作为一个*队人数不过5万来人的国家,美国的*事预算竟高达10.5亿法郎!比法国的还要高。美国耗巨资建成了一支庞大的海*之后,美国人的实用精神是不会同意把他们的*舰当作游船的”。儒勒·于莱的这番话恰恰体现了当时欧洲老牌列强对美国所怀有的戒心。
美国的霸权
这一时期“美国危险”一词常出现在德国议会的争论中。法国历史学家亨利·豪瑟尔在回忆那段时期的法国*坛时写道:“人们在报纸上、会议上、议会里听到的,除了美国危险外别无他物”。
然而,还未等到美国向欧洲发起进攻,反而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是这场爆发于欧洲内部的战争将英、法、德、俄等欧洲列强从霸权宝座上拉了下来。
当时,作为老霸主的英国同时面对美国和德国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已在走下坡路的英国事实上是无力同时对抗这两个强大对手的,那么究竟该把主要精力用于应对谁呢?从后来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英国最终选择集中精力应对来自德国的挑战。
当时美国和德国这两个新兴大国的发展路径是完全不同的:美国主要是通过贸易文化等手段扩张自己的影响力,而德国则是以暴力手段建立欧陆霸权和争夺海外殖民地。在这种形势下德国对英国造成的直接威胁远远大于美国。
在英国人看来,美国和欧洲之间毕竟隔着大西洋,美国想要染指欧洲正如英国等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一样困难。德国则不同,天天在眼皮子底下晃荡。英国人的另一番考量是,美国那儿毕竟曾是自己的殖民地,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官方语言又是英语,天真地觉得比日耳曼人亲近多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欧洲打得稀烂,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开始对欧洲的战火是冷眼旁观的,不仅没有介入战争,反而是通过同时与战争双方做生意大发横财。当局势出现明显对德国不利的局面之后美国趁机加入战局打败了德国。
一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崛起已是势不可挡,这时美国不仅在工业产值上全面超越英国,同时也已开始威胁到英国的金融霸权。这时的纽约还不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但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华尔街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正逐渐对传统的全球金融中心伦敦构成挑战。
年黑色星期五,从华尔街传导出来的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最终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纽约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这时的美国已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在*事实力上也已逐渐具备与英、法等老牌列强叫板的实力,但是,其外在影响力尚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战后成立的国联被英、法所控制,美国作为国联的倡议者却被排除在外。美国不仅未获得德国的海外领地,也放弃了德、奥的主要赔款。得到大头的是英法,日本也得到了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就连小国比利时也分得了德属东非。
这时的美国尽管自身实力已相当可观,然而并没掌握国际话语权,软实力与硬实力不相匹配。在这种形势下美国任性地退回到了孤立主义状态。
德国被压制后,遭受重创的大英帝国开始把目标瞄准了美国。年7~8月,在渥太华召开的英国自治领经济会议上签订了实行特惠关税率制度的协定:在由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共同组成的英镑区内实行特惠关税,同时对外一致提高关税。这主要就是为防止美国商品低价渗透到英国的市场范围。
之前的文章提到过,由于美国通过了《白银法案》,造成国际银价大幅飙升,给银本位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伤害。民国*府决定推行法币,一开始找的是英国,但是,英国虽然在这一场金融战中赢了日本,却妄图以提供法币发行准备金贷款相要挟,将法币纳为英镑的子货币。美国趁双方僵持不下,趁机与国民*府达成了《白银协定》,美元与英镑一起成为了法币的对标货币。
可以说,二战爆发前的英国,虽然开始对美国有所动作,但是一则有所力不从心,二则是放不下霸主的架子,因而,效果并不明显。
很快,随着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国主义的崛起,显而易见的威胁到英国的霸主地位。在这种形势下英国不再将美国视为主要的对手,恰恰相反这时的英国在相当程度上已开始有求于美国了。
二战前期,美国继续实行一战时的策略,大发战争财。特别是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美国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日本大部分用以支持战争的战略物资都是从美国买的。
参考阅读:抗日战争时,有哪些国家援助了中国?前期的美国援助日本更多
希特勒占领欧洲后,德国的工业产值达到了世界占比的30%,苏联和英国加起来勉强持平,而美国,不仅有大量的人口,发达的农业,其工业更是在世界占比达到了38%,超过了德意日之和。
美国参战后,美国不仅以工业品、农产品支持同盟国作战,更是有高达万的美*被武装起来。
二战时期,丘吉尔的主要目标是北非,并坚持在意大利登陆。英国人的算盘是保证欧洲的交通命脉地中海沿线,这样,欧洲的大部分将由老欧洲的*队占领。但是,罗斯福和马歇尔也早看穿了丘吉尔的算盘,坚持在法国诺曼底登陆。由于希特勒德国太过强大,而苏联的反攻又相当犀利,为免于整个欧洲全被苏联红*占领,英国最终同意了诺曼底登陆。
后面的事就简单了,登陆法国后,英国拼劲全力,又拉上加拿大,仅仅组建了一个集团*群,而美*则源源不断地踏上欧洲大地。
美国一开始是不承认戴高乐*权的,丘吉尔也看破了美国人的狼子野心,极力拉来一个帮手以对抗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英法等老牌欧洲列强遭受重创,经济形势举步维艰。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正是这次会议确定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一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金挂钩,世界上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作为国际交易的结算货币。由此奠定了美元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也奠定了美国在国际贸易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
二战后,世界上掀起了殖民地独立运动浪潮,这股浪潮既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热情的充分体现,但是其背后的两个重要推手一个是苏联,另一个就是英法的亲密盟友美国。
英、法、德、意、奥匈、荷、西、葡等欧洲列强从面积和人口来看只是中等大小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崛起本质上是因为抓住了大航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机遇,从而得以利用技术和制度上的先发优势弥补国家体量上的劣势,攫取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随着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就使得欧洲国家在技术上的优势被相应削弱了,丧失了海外殖民地后,欧洲国家在体量上、资源方面的劣势是难以弥补的。
随着海外殖民地的丧失,英法迅速沦落为二流国家,仰美国人鼻息,欧洲国家丧失了自主权,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
中国人民经过七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努力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时候,美西方传来的中国威胁论并不意外。
因为老大总想当老大,维持自己对世界的统治,对世界财富的掠夺,控制。老大只有维持自己的垄断霸权地位,才能将世界的财富攫取在自己的手里。用世界的财富物资资源来供养一国,英国人和美国人都如此,他们是不会与别人分享财富的。他们只想掘取得更多,自己永远生活在天堂里。
美西方现在说“中国威胁”、“文明冲突”,这不是新鲜事。中国确实是在崛起,不崛起谁还说你“威胁”?这与当年美国崛起时的经历一样。只是,美国把自己的曾经经历强加到中国人身上,这不厚道。
古罗马时期,世界的另一边有一个大国;阿拉伯帝国时期,世界的另一边有一个大国;奥斯曼帝国时期,世界的另一边有一个大国;当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时候,世界的另一边,另一个强大的国家正在重新崛起。
中国人追求的是和而不同,天下大同,追求的是和平崛起。正如伟人很早就说过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美国不能通吃天下。欧洲的事它管不完,非洲的事它管不完,亚洲的事它管不完,亚洲是亚洲人的家园。只有在承认世界多元并尊重中国利益基础上,实现美国与中国合作,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等美国人明白了这些道理,中国威胁论也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