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头猪,美国和英国就不顾传统友谊,撕破脸开打?
没错!只不过那是大清咸丰年间,美国还不是一个大国,和英国也没啥友谊可言。
因一头猪而爆发冲突乃至于有全面开战的风险,这种事确实在年(大清国咸丰九年)发生了,地点就在美国华盛顿州普吉湾北部的圣胡安群岛——当然你要知道,华盛顿州并不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里实际上距离加拿大更近,属于英美两国边界地区。
这一地区在今天美国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大约在年以后,美国人便以成千上万的规模,从中西部来到这里,用篷车压出一道道车辙,他们行进的路线,便被称为俄勒冈小道。
也正是因为美国人的大量涌入,便与邻近的加拿大(当时属于英国)发生了冲突的潜在可能。
年,为了平衡双方在这一地区的势力,防止可能发生的紧急状态,英美两国签署了俄勒冈条约。但是,恰恰是这一份号称要解决边界争议的条约,却让英美双方陷入了新的争吵。因为陆地可以划线来分割,那么海中的岛屿怎么办?
这里便有一个圣胡安群岛,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普吉湾北部,距离西雅图仅2个半小时的车程,却又临近加拿大边界——换句话说,不论是美国人还是英国的加拿大人,都认为这里应该属于自己所有。
结果到了年6月15日,一个叫做莱曼·卡特莱(请注意,不是年世界杯的德国门将莱曼)的美国农民,便乘坐一条船来到了岛上,发挥主人翁精神,宣称这片土地归自己所有。随后他便在岛上建立了庄园,种下了马铃薯。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当天晚上,便有一头巨大的黑色动物,闯入他的庄园,饱餐他的马铃薯。
仔细观察之后,美国人莱曼,发现这是一头野猪。毫不怀疑,他拿起猎枪,将这头野猪击毙。
照片中人物非本文主人公莱曼但事实上,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早在他之前,已经有一个爱尔兰人,在岛上开辟产业,这头猪,其实并不是野猪,而是爱尔兰人豢养的家猪。
换句话说,美国农民莱曼,侵害了爱尔兰人的私有财产。
当然,莱曼表示:其实他也是无意,为了表示对爱尔兰人的歉意,他愿意支付十个美元。
十个美元,在如今的美国,大约只能用来买3箱可乐。但是在当时的美国西北地区,莱曼说,就值一头猪的价钱。
只是爱尔兰人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的猪,是优良品种,不是普通猪,所以美国人必须付十倍价钱,即一百美金。
莱曼表示这家伙疯了,于是就连十个美金也不愿意支付了。
结果一转身,爱尔兰人向英国加拿大殖民当局告状了,这样一来,就远不是十个美金或者一百美金的事了,英*立即出动,逮捕了非法入侵的美国佬莱曼。
而莱曼在遭遇逮捕之前,也及时告知了自己的国家。于是美国大兵也及时出击,打算拯救他们的公民莱曼。
由此,英美两*在岛上排开阵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当然没有开火,也没有人员伤亡,只是一场群架而已。
为什么没有真的打起来,爆发一场真正的“黑猪大战”呢?
事实上,这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正在南北冲突的前夜。北方的共和*人,积极鼓吹要解放黑奴,实现自由民主。而南方的民主*人,则全力维护自己的制度,甚至作好了不惜为此一战的准备。
年的美国总统,正是来自民主*的富兰克林·皮尔斯。英国首相则是来自辉格*的帕尔姆斯顿子爵。
咱先来讲英国首相帕尔姆斯顿子爵,这是一个精力充沛的老*客。在对外*策上,他既是一个殖民统治的积极推行者,又是一个种族歧视的鼓吹者。
所以,他支持皮尔斯全力维护黑人奴隶制度,换句话说也就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局部地区冲突,而不惜代价和皮尔斯打一仗。
而当时的美国总统皮尔斯,更让他焦头烂额的,也是南北对立的严重局面,同样他也不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