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年尤尼斯·富特提出温室效应至今,人类认识气候变化经历了一个从科学认知到*治共识的漫长过程。当前碳中和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引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扎耶德未来能源奖”个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俊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迎接低排放发展的新时代》一文,就碳达峰碳中和问题的由来、本质和如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文章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必须统筹好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化石能源、能源转型和发展转型、转型和安全的关系,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的*策机制。
作者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刊期《财经智库》年第4期
内容提要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年9月22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努力争取在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在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年12月16—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年的八项重要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的中央财经委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年前碳达峰、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本文将就碳达峰碳中和问题的由来、本质和如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低排放发展
一、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治共识人类认识气候变化经历了一个从科学认知到*治共识的漫长过程。19世纪20年代,法国科学家约瑟夫·傅里叶(JosephFourier)发现,大气层中的气体捕获太阳的热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年,爱尔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气象科学家约翰·廷德尔,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得出结论: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是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
实际上,最早发现大气层温室效应的并不是廷德尔,而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女性科学爱好者尤尼斯·富特(EuniceFoote),她于年就揭示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温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并前瞻性地预测,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会影响全球温度。然而,由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富特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究竟是谁发现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地球的温室效应现象一直存在。因为地球大气层及其温室效应,地球有了适合人类及万物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各种物质,以及其独特、完美、且脆弱的生态系统,使得地球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一个可以适合人类及地球万物生存繁衍的星球。
18世纪中叶,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19世纪中叶,廷德尔等科学家们的实验发现,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改变大气层温室效应的强弱,进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但是这些科学家们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