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旗文稿》/1
作者:刘仁营肖娇
对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的反思西式民主曾一度被一些人奉为圭臬,当做人类社会最科学、最完美的*治制度。然而,近些年来,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治问题频频发生,西式民主根深蒂固的局限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年6月,英国通过公投向全世界正式宣布脱离欧盟,此事正在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年作为美国的大选年,两位竞选人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洋相出尽。就连在大选过程中不断为西式民主打气的福山,也不得不承认:“实际上,美国的*治体系一直处于衰弱中,只有当愤怒的民众遇到了明智的领导人,这种体系的衰弱才可能被制止。”此类事件的集中发生,无不以强烈心理冲击的方式促使人们对西式民主的局限性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一、西式民主局限性的新特征
从英国“脱欧”到美国大选等一系列事件的集中爆发,正在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西式民主制度局限性上的许多新特征。
第一,西式民主的非理性。一般情况下,脱离欧盟这种事关国家和国际关系的重大事情必须是慎之又慎的。一旦做出选择,也应理性承担所有后果。然而,无论是英国的各**还是部分投票公民,都表现出一种对*治和国家的过于随意的不负责任态度。
英国脱欧公投原本是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年大选中为获得更多选票而做出的承诺。然而最初的*治承诺却最终变成了*治事实,投票脱欧竟然成为了现实,这是卡梅伦万万没有想到的。卡梅伦主导了这场*治闹剧,却在公投第二天就挥手辞职了。
据谷歌公司分析,公投结果公布6小时后,英国人搜索的前三大热门问题竟然是“脱欧意味着什么”“欧盟是什么”“欧盟有哪些国家”。由此推测,很大一部分英国民众是在完全不了解脱欧对英国和欧盟到底意味着什么的情况下,就稀里糊涂、匆匆忙忙地投了赞同票。据调查,此次投赞同票的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中下层民众和老人,他们缺乏对整个事件理性和客观的认识,更容易被一些社会情绪和*客宣传所误导。区区不到3.9个百分点的选票结果差距对最终结果起了决定作用,可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情绪化的和无所谓的非理性态度使英国脱欧成为了事实。同样,在此次美国大选中,两位总统候选人都秀出了美国*治非理性的相对底线。在大选中,一方从身体健康状况、*治信用、*治献金、遵守法律等方面攻击对方,另一方则从尊重女性、外交软弱等方面丑化对手;一方语言粗俗,满嘴跑火车,被人戏称为“疯子”,另一方则因“邮件门”事件使其经营了多年的形象坍塌,并几乎成为“骗子”的代名词,使美国大选变成了一场闹剧。然而,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