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他沙漠莫名出现了神秘金属方尖碑,这个消息在社交媒体很是火了一阵子,甚至消失也很突然,让我想到*炎培那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在消失之后,罗马尼亚据说又分别出现了一块,然后又消失了,接着加州又出现了一块,到目前为止还没消失。
第一块出现的时候引起了网络热议,很多网友兴奋地说这是库布里克神作太空漫游里面那块黑色的方尖碑同款,在电影中一群猿围绕着方尖碑上下跳跃,代表着宇宙中的智慧指引着猿变成了人,那么这次多地先后出现金属方尖碑是不是意味着外星人又一次要在多灾的给人类科技带来一个大的提升和突破呢?
一个更有可能的解释,怕是库布里克的粉丝在搞事情,第一次发现犹他沙漠里的美国人的笑声能说明,他们不大相信这真的是外星人留下的,如果是的话,犹他州也没必要向大家确认未经许可在联邦土地上安装建筑结构是非法行为。库布里克在全世界粉丝众多,为了纪念他有可能会有这种行为艺术的表现。
伍迪.艾伦说过,在导演的万神殿中,最高的两个位子属于奥逊.威尔斯和斯坦利.库布里克,这部太空漫游就是库布里克的封神之作。它虽然是年上映,但放在五六年后的今天来看,仍然属于先锋之作,甚至有人说,没有人再能拍出这种类型的作品。
这当然和它探讨的主题有关,68年是一个仰望星空的年代,COLDWAR背景下一方面是对核战和人类毁灭的恐惧,另一方面是对科技创新和宇宙探索的渴望,这种交织的情绪下库布里克开始从一种普遍终极的思路探究对世界和宇宙的认知,以及人类的出路。这和我一直强调的电影要把故事讲好不同,库布里克本来就没打算说故事,而是通过宏大和神秘去启发观者的思考。相比较之下,今天的导演不敢触碰这样博大的意识流主题,把视角做的越来越小,刻画的越来越细腻,在美学音乐和技法上超过了库布里克,但在思想上却越来越低,使得太空漫游一直被影迷仰视。
科幻作品的作用是什么?我理解是对未来和科技的无限遐想,这种遐想近似于一种信仰,和宗教的作用类似,帮助我们度过朴实无华而枯燥的日常。佛教的来世、基督教和YSL教的天堂和科幻作品中无边无际的宇宙以及光怪陆离的科技梦幻一样,都给了我们生活的动力和对明天的渴望。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修正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恪守正道,相信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库布里克的博大以至于在五六十年后再看起来,仿佛只是年上映的次日,足见其功力,同时代的其他作品拿起来看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回过头看时间胶囊里过去人们对今天的想象一样,只是笑笑而已。
达里奥说人的生命太短暂,总是倾向于相信他们会经历一个与他们所经历过的相似的时期,残酷的现实往往是相反的。但达里奥忘记了,对人类来说这恰恰是一个保护机制。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投湖前问他,“世界会好吗?”梁漱溟一愣,沉吟片刻后回答“会好的,相信一天天会往好里去的。”梁济说“能好就好啊!”随后走出家门,一去不归。
我宁愿这个问题像犹他沙漠中、罗马尼亚和加州山巅上的金属方尖碑一样,永远没有答案。不过在这个喧嚣的互联网时代,任何谜题的限期不会长于人们的耐性。一个美国艺术家团体已经在网上承认,是他们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里安放了神秘巨石。搬走它的是四位犹他州的探险队导游,他们借着夜幕的掩护推着这个金属雕塑,把它绑在手推车上带走。现在这个名叫“最有名的艺术家们”的团体在其网站上表示,可以4.5万美元卖出在犹他州出现的这块方尖碑。
古埃及建造方尖碑是为了崇拜太阳神阿蒙,但也是炫耀法老的功绩,但它展示出的关于人类迁移、开拓、延伸的宏大业绩使其成为涵括全球人类社会文明存在的标志,华盛顿纪念碑也被仿制成了方尖碑的形制,徐继畬的《瀛寰志略》中关于华盛顿的内容就被刻在第十层上面。
但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那恶者并无新意,它在伊甸园使夏娃心意衰败。夏娃堕落的第一步,是她倾听质疑之话,神岂是真说?于是,她逐渐走下坡,直至她向蛇下拜,以魔*作她的神,和她的真理泉源。”不顾疫情第一时间去犹他圣胡安县朝圣的库布里克信徒们这次要失望了,他们想象中的圣迹竟然是一场利益熏心的闹剧,我也挺失望的,毕竟,丧失了想象力的人类该有多么朴实无华和枯燥啊。。
枯荣双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