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胡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古生物化石群专题河南汝阳盆地恐龙动物
TUhjnbcbe - 2023/10/29 17:17:00
刘*连治疗白癜风怎么样 http://m.39.net/disease/a_9103169.html
1、巨型汝阳龙

巨型汝阳龙Ruyangosaurusgiganteus(Lüetal.,)的发现从一个大腿骨为线索,跨两个年度,历时个月,进行了4次很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才将此庞然大物发掘完整。

巨型汝阳龙远大于汝阳*河巨龙,其背椎的结构与其完全不同,表明这一新的蜥脚类恐龙远大于*河巨龙属,明显代表一种新的大型恐龙。它的椎体可以跟阿根廷龙相比,但比阿根廷龙的背椎椎体粗得多,但没有阿根廷龙的椎体高。代表了目前为止亚洲最重的恐龙(吕君昌等,)。

安第斯龙科Andesauridae

汝阳龙属RuyangosaurusLüetal.,

巨型汝阳龙RuyangosaurusgiganteusLüetal.,

食性:植食性。

产地层位:河南省汝阳县刘店镇沙坪村,下白垩统郝岭组(徐莉等,)。

正型标本:一个几乎完整保存的后颈椎,一个几乎完整保存的后部背椎,一个后颈肋和一个前背肋、右股骨的近端、一个完整的右胫骨。标本(41HIII-)保存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Lüetal.,a)。

归入标本:8个颈椎椎体,1个背椎椎体,几根不完整的颈肋条和背肋,一个完整背荐椎椎体,与肠骨愈合在一起保存完整的荐椎椎体,5个中后部尾椎椎体,两个肱骨(一个大而保存不完整,另一个较小且保存完整),以及愈合在一起保存完整的肩胛乌喙骨。

2、鉴定特征

鉴定特征:据吕君昌等():一较原始的多孔椎龙类蜥脚类恐龙,具有以下综合特征:颈椎椎体及背椎椎体内蜂窝状构造发育;颈椎椎体腹面除了后关节面附近外,强烈凹陷;中部颈椎椎体极度加长,椎体长度指数大于,前部颈椎椎体无侧孔,但是具有不发育的侧凹,神经弓结构简单,神经棘低;后部颈椎椎体具有非常发育的椎体侧凹;与椎体相比,背椎椎体的神经管道近圆形且小;背椎椎体的神经棘低;椎体侧孔呈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平行于椎体前关节面侧边缘和椎体的长轴方向;1个背椎椎体;具有6个荐椎椎体(包括1个背荐椎椎体),荐椎神经棘稍高于肠骨的背边缘,最后荐椎椎体后关节面凸起;肠骨的背边缘凸圆。

巨型汝阳龙为巨型蜥脚类恐龙,属于巨龙形类。胫骨粗壮,达厘米,发掘出的胫骨、股骨、肋骨和背椎、尾椎均十分粗壮。其单个背椎椎体直径达60厘米,比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还长10厘米。背荐椎椎体的宽度达68厘米,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荐椎椎体,它替代了此前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发现并展出的亚洲最大的恐龙——“汝阳*河巨龙”,巨型汝阳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粗壮、最重的恐龙。汝阳龙的发现显示在早白垩世中晚期蜥脚类恐龙发生的分异度要比以前想象的高得多,对世界大型恐龙演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4:巨型汝阳龙后部背锥(a)后视,前视(b),左侧视(c)和右侧视(d)图(据吕君昌等,)比例尺=10厘米

描述:一个不完整保存的可能的颈椎。椎体宽51厘米,长18厘米(不包括前关节面),含前关节面0厘米长。前关节面强烈突起,后关节面凹陷。破坏的前关节面显示蜂窝状结构。与椎体相比,神经管道小,神经管7厘米宽6厘米高。神经管后视大于前视。矮的椎弓基部板状。股骨估计有2米长。股骨主干前后扁,和其他蜥脚类恐龙一样横截面呈椭圆形。

除了椎弓的缺失外,还保存一完整的后部背椎椎体(图-4)。椎体的前关节面突起,后关节面强烈凹陷。前关节突近卵圆形朝向内背方向。椎弓上明显的脊连接前关节突的基部。椎体的侧面的背半面有一个大的单一的侧凹。前后长14厘米,高7厘米。神经管道相对较小,近乎椭圆形,6厘米宽,8厘米高。

神经管道与椎体的高度之比大约是15.7%。神经管道和后关节突之间有一个微弱的下椎弓突。右后关节突背面有两个隔板,左后关节突有一个。与东阳龙前关节突侧面的次隔板相似。从后侧,看下椎弓突上面的后关节突背面次隔板和后关节突形成一个深的坑。背椎椎弓上显示十个主要的隔板,并对这些隔板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具有神经棘-前关节突板(简称sprl),但发育差。它起于前关节突的后背面并且延伸到神经棘基部的前表面。

具有两个棘前关节突板(简称sprl)且高度发育。每个隔板来自于神经棘基部的背面。背视,前关节突背面还有额外的隔板位于后脊椎隔板的位置(posl),和其它一些蜥脚类恐龙一样。这些隔板应该是后棘椎隔板,但是它们都很微弱,消失于椎棘的基部。中间的隔板是后脊椎隔板,侧隔板在其他蜥脚类恐龙中没有被报道,因此我们称之为次后脊隔板(sposl)。

后椎横突隔板(pcdl)在所有隔板中是最厚的,但是与之对比的前椎横突关节板(acdl)却没有保存。后中椎横突隔板(pcdl)基部分叉,在侧表面形成一个浅的坑(图-4a)。和后中椎横突隔板(pcpl)、副-横突板(ppdl)一起形成一个大的不规则的三角形深坑(fpp)(图-4a)。此坑[称之为后副突关节窝(fpp)]和安第斯龙背椎椎弓一样的位置,但是汝阳龙的(fpp)远大于安第斯龙的。

椎横突关节保存不太完好,但是其破损的表面显示内部一个大的圆形窝。连接副椎横突关节和椎横突关节的副椎横突隔板(ppdl)短。后中副横突隔板(pcpl)发育完全,延伸到前背后腹,和椎体轴形成45°。中后关节突隔板(cpol)发育不太完整,板状。和后中椎骨横突关节板背部的后表面形成一个深凹。后关节突隔板(podl)短。和椎体的长轴形成近45°。背视,后关节突板、棘后关节突板和棘横突关节隔板一起形成一个三角形小窝。前副横突关节隔板(prpl)发育不太完整,面向前后而非横向。像圣胡安阿拉摩龙一样,前关节突隔板(acpl)不存在。

椎体的腹面光滑。后关节面凹陷。前关节面的断面显示很多小坑和骨质小梁构成内部蜂窝状结构。同样结构也出现在萨尔塔龙的背椎椎体中。椎弓近乎直。前关节突的前缘和后关节突的远端边缘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几乎和椎体的长度相等。

后部颈肋的肋骨结节和肋骨头形成90度角(图-5a)。其保存长度(从肋骨头到轴远端)17厘米。肋骨主干的宽度是16厘米并且它的近端没有凹陷或气孔。前背肋的近端有一个浅的凹陷(图-5c)。肋骨的保存长度为18厘米,主干宽为18厘米。

图-5:左颈肋(a)侧视,前背肋前视(b,c)和侧视,比例尺=10厘米

保存的右股骨近端部分厘米长(图-6)。股骨估计有厘米长。股骨主干前后扁,和其他蜥脚类恐龙一样横截面呈椭圆形。第四转节和股骨近端之间的距离约90厘米。第四转节缩小为一个低矮的脊。近端宽约60厘米。

前后宽的最大值为2厘米。右胫骨的全长为厘米。近端前后强烈膨大,横向与主轴关联。近端关节面浅凹。近端轮廓为亚圆形(图-6d)。近端的前后直径最大值是25厘米(不包括胫脊)而近端横向直径最大值是51厘米。远端的横向宽度是1厘米,前后宽27厘米。胫骨的远端横向宽度大于前后宽度这一特征是未命名的进化枝(包括安第斯龙、阿根廷龙、阿拉摩龙等)的共有衍征。远端有一个明显的缺刻。

图-6:右股骨近端(a)近视,(b,c)汝阳龙右股骨照片和线条图前视图(虚线表示缺失部分的重建),

(d)右胫骨近端,(e)右胫骨后视和左侧视和(f)右胫骨远端

比例尺=10厘米;4th:第四转子

、讨论

讨论:根据WilsonandSereno,多孔椎龙类是与Saltasaurus关系密切而与腕龙疏远的巨龙形类蜥脚类恐龙,具有以下特征:颈椎椎弓隔板减少;荐前椎体由海绵状骨构成;前部和中部背椎的神经棘向后倾斜以及有6个荐椎椎体(包括一个荐背椎体)以及肩胛臼向内偏离(WilsonandSereno,)。巨型汝阳龙符合上述多孔椎龙类的所有特征,因此,巨型汝阳龙属于多孔椎龙类。

汝阳龙的背椎显示结构简单,椎弓低。后中椎骨横突关节板在基部分叉,简单的结构情况在盘足龙属、银龙、阿根廷龙、Peiropolis泰坦龙及圣胡安阿拉摩龙的一些背椎上都有(图-7)。汝阳龙的背椎椎体的比阿根廷龙的背椎明显巨大,汝阳龙的椎体直径是60厘米,而阿根廷龙的是50厘米。尽管如此汝阳龙和阿根廷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神经棘远短于阿根廷龙的神经棘。

汝阳龙与阿根廷龙后部背椎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神经棘几乎是垂直的,并且有一个显著地前脊椎隔板,但是阿根廷龙的却是一个小的,发育良好的后椎隔板,而汝阳龙与其相反。

汝阳龙和沉重龙的不同之处在于神经管和侧凹非常大,具有连接前关节突(acpl)的隔板,沉重龙具有前后中副横突关节隔板(见图-7),除此之外,汝阳龙的结构却相反,神经管的上方和前关节突下方有一个很大的凹陷。

图-7 汝阳龙背椎与其他蜥脚类恐龙比较(左侧视)(据吕君昌,)

因为汝阳*河巨龙和汝阳龙之间缺少相对应的元素,所以很难将它们进行对比。尽管如此,汝阳龙背椎的椎体直径远大于汝阳*河巨龙的背椎椎体直径,由此显示从身体大小尺寸来看,即使是成年个体这两种动物也是截然不同的。

图-8:巨型汝阳龙复原图

#真知计划#蜥脚类恐龙被认为是晚侏罗世,也许能延伸到早白垩世时期陆地植食性动物的优势类群,在数量和多样性上达到了顶峰。汝阳龙是目前亚洲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脚类恐龙。汝阳龙和汝阳*河巨龙的发现表明在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早期的蜥脚类恐龙存在一个高度的多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泰坦巨龙类在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早期的多样性也达到了顶峰。

根据发掘的化石,巨型汝阳龙复原后高14.5米,身长8.1米,体重吨左右,相当于20头大象(图-8)。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生物化石群专题河南汝阳盆地恐龙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