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胡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此地苦苦求吞并却遭美国婉拒,当年爱理
TUhjnbcbe - 2023/9/3 20:53:00

土地意味着生存空间,各国对土地的态度也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多多益善。

比如沙俄对于土地的欲望,可以用“荤素不忌”形容。只要能够到达,无不产生渴望,只要能抢过来,无不收入囊中。

可在加勒比海地区,就出现了一桩不可思议的怪事。一个面积达平方公里的巨大岛屿,岛民发起公投强烈要求并入美国,却被美国无情拒绝。

美国曾对土地无比渴望

难道是美国不爱土地吗?非也非也,当初美国在扩张期时,胃口可是大得很,不择手段连抢带买才造就如今“偌大家业”。就连常年冰天雪地、在当时看来没多大价值的阿拉斯加,美国也不惜花大价钱购买。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美国对这份“送上门的大餐”意兴阑珊?

这事得从发现北美大陆的哥伦布说起,十五世纪末哥伦布航行到此岛,顺便给起了个名“圣胡安岛”。

那是个不讲理的时代,欧洲殖民者们把整个地球都看作自家的后花园,谁先发现就归谁。因为西班牙是哥伦布航海探险的赞助方,于是没过几年,圣胡安岛理所当然的成为西班牙海外殖民地。随后将此岛更名为波多黎各,意即“富裕的港口”,圣胡安则成了首府的名字。

殖民者们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可不是为了传播文明,发财是他们最大的梦想,而掠夺又是暴富的捷径。不得不说这种致富方式真的很“low”,野蛮还缺乏技术含量。

仅仅过了数十年,岛上的原住民印第安泰诺人就被殖民者消灭一光。可是甘蔗园、金矿需要大量免费劳动力啊,于是又从非洲贩运大批黑奴到此。

长期的压迫激起波多黎各人的不断反抗,经常同殖民者发生火拼。西班牙人对此也是非常头痛,不得已给了当地居民自治权。

好景不长,距波多黎各人民扬眉吐气只过了一年,美国人又“插了一腿”。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羽翼渐丰,快速膨胀的工业急需廉价原料和倾销市场。英、法惹不起,只能对日暮西山的西班牙下手。

年的美西战争,以西班牙落败告终。不仅失去加勒比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连亚洲的菲律宾都半卖半送的归了美国。

相比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粗放管理,美国显得怀柔的多。对于这些尚未归化的地区,很有必要笼络一番。

美国在岛上大兴基建,改善当地环境。除了盖学校、修路、医院,还赋予了当地人一定的权利,比如全民免税。甚至在波多黎各人并不情愿的状况下,让他们都成了美国公民。但美国还是留了一手,岛民们并不拥有选举权。

因此波多黎各人同“真正的美国人”还是有所区别,只有在移居美本土后,方才拥有选举权。

美国曾数次对波多黎各伸出橄榄枝

年,福特总统提交《波多黎各立州法》,意图将波多黎各归入美国第51州;之后里根总统也公开表示,支持波多黎各成为一个州。

直到年,波多黎各全民公投,大多数民意仍坚持自治邦地位。

美国的“吞并热情”却遭到波多黎各的冷遇,内中有何原因?

美国是很强大,钱多福利又好。但是波多黎各人的日子,比美国人过得还滋润。在二战后,世界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两极对峙的冷战期。前苏一度将手伸到了美国“后院”加勒比海,古巴曾是其积极拉拢的盟友。

这令美国非常不安,于是在波多黎各加大投资,并建起阵容庞大的舰队,以此遏制前苏渗透。战略地位急剧提高,使波多黎各成了“香饽饽”。美国稍微匀出一点,就能让这个岛屿迅速富裕起来。此外那些免税*策,对于外来投资者具有强大的诱惑力。

这让波多黎各人自信心空前高涨:即使不加入美国,我们也能过上幸福生活。

因此对美国“邀其入伙”,显得爱理不理,并未以高度热情予以回应。

风云突变,让波多黎各人悔之不迭

冷战结束后威胁消除,波多黎各被打入冷宫。不仅原来的扶持援助没有了,甚至连优惠*策也要被取消。波多黎各经济一落千丈,其管理机构竟然落到举债度日的尴尬境地。

波多黎各人急了,积极发起数次公投,大多数人都拥护“成为美国第51州”,但这个结果均未被美国会认可。

甚至在国会中有个笑话:

相比波多黎各,月球成为美国第51州的可能性更大。

拒绝波多黎各,同美国战略思维转变也有关系

当年美国急着扩张地盘,是出于资本膨胀的需要。也因此出现另一种观点:“伴随过快扩张所产生的战争、殖民、同化,都会让美国耗尽国力,英帝国就是前车之鉴。”

美国领土扩张的脚步,从而渐行渐息。

对于已经失去战略价值的波多黎各等海外领地,纳入美国反会成为负担。于是乎,美国在波多黎各人眼中,成了遥不可及的代名词。

1
查看完整版本: 此地苦苦求吞并却遭美国婉拒,当年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