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胡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不列颠治下的和平到日不落帝国的
TUhjnbcbe - 2023/9/1 20:57:00

近日,一条趣闻引起了人们对于英美历史的遐想。一位美国公民致信英国女王,请求其“收回”美国,“让美利坚合众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没想到的是,伊丽莎白女王居然回信了。

当然,起草回信的是白金汉宫的一位官员,他说的很客观也很得体。“虽然您的观点得到了注意,但我相信您会理解,女王干涉另一个主权国家的事物是不可能的。”

如果时间回到年前,回信或许就不是这样温柔的措辞,甚至随着回信一同抵达美洲大陆的,还有战舰和枪炮。那时候,美国的确是英国的殖民地。直到年,在经历了八年独立战争之后,美利坚才脱离了英国统治。

那时候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依靠征服、掠夺和压榨完成了纵跨数百年的国力积累,也构筑起一个世纪前那个横行于世的头号帝国。

然而,那只是过去。曾经的日不落,已然在历史的烟尘中变得支离破碎,成为一张岁月留下的陈旧映画,留下的只有落日的余晖,还有夕阳的残血。

但即使是过去,也在今天烙印着无法抹去的痕迹,甚至决定了这个国家今天的走向,以及它在世人面前的呈现方式。

“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曾经统治全球四分之一的版图

现在你能明白他们的傲慢从何而来了吧?因为他们曾经的历史。

与其他国家不同,更与中国奉行的恩泽天下传统背道而驰,英国的发达史,就是残酷的扩张史,就是冷血的殖民史,就是贪婪的掠夺史。

在西班牙帝国从航海优势的霸权中衰落后,英国便独占鳌头,成为曾经货真价实的“日不落帝国”。

以生产力观点而论,科技是个好东西。英国之所以迅速崛起,源头就在于技术改革,也就是那个年代的科技创新。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英国技术革新最快,各个领域的科技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工业革命让英国在当时取得了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科技霸权轻而易举战胜了航海霸权。至年,将海上霸主地位从西班牙手中夺过来之后,英国就开始了漫长的统治殖民地的时期。在殖民统治的鼎盛时期,这个国家的殖民地在全球都有分布。甚至在英国本土的太阳落山时,地球另一面的英殖民地正在接受阳光的沐浴。

由此可见,科技霸权对于一个一心扩张利益的国家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这也是时至今日某些国家还在打压他国谋求科技霸权的根源所在。历史就这样深刻地照进现实。

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近5亿人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领土面积约达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

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不可避免的历史大趋势,推动了“日不落帝国”的日落

历史趋势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推动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也促成着国家主体间共存方式的改变。

印度,曾被看作是英国“*上的明珠”,它的独立斗争的“胜利”,实际上就标志着“日不落帝国”大殖民时代的落幕。

印度这个国家很有意思。虽然疆域之内散落着人类文明的诸多痕迹,但古代印度却一直都是一盘散沙,整个古代印度大部分王朝都是外国人入侵建立起来的,似乎只要有那么一点实力和野心,就可以到这里抢掠一把,甚至干脆落地生根,建立起自己的王朝,统治这个诺大的国家。这对于英国这样一贯坚持殖民霸权的国家,自然是味美的羔羊,温顺的被冠以“*上的明珠”的靓丽称号,甚至它的真正统一还是由英国完成的。

由此,你就可以看到,印度“圣雄”甘地推崇的非暴力不合作独立运动,其实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民族氛围的。就如同习惯了逆来顺受,哪怕仅仅是不合作的非暴力方式,也被看作是一种突破性的革命。

甘地认为,英国本质上是个讲道理的民族,所以只要他们了解到什么才是对的,就会同意印度的独立,就不需要流血牺牲了。他的做法是,不让英国赚到利润,让他们享受不到殖民地的价值,以此逼迫英国放弃印度作为殖民地的统治。对于自己的国民,他先不说要你做什么,而是先告诉你不要做什么,最大程度上维持独立运动的“非暴力”特性。还记得教科书上“圣雄”甘地席地而坐纺线的形象吗?那确实是真的,他们用自力更生的方式,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

这种在许多人看来形同“痴人说梦”的革命方式,居然就成功了。甘地变得闻名世界,人们都认为他用非暴力的手段取得这样伟大的胜利太了不起,甚至有许多人真的相信他说的“英国人是讲道理”的说法,觉得英国在没有流血冲突的情况下放弃印度殖民地,是一种道义行为。

这简直是严重“冤枉”了大英帝国,低估了“日不落”的霸气,似乎也忘记了他们的坚船利炮是如何征服和奴役殖民地的历史。如果不是极度的万不得已,谁会扔掉那个“*上的明珠”呢?

19世纪中期以后,工业革命技术不断扩散,英国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而后起的德国、美国及日本对英国的海上霸权提出了挑战。作为一个严重依赖海外贸易的岛国,一旦海上霸权受到动摇,那么其衰落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反观美国,则依靠广阔的腹地市场完成早期资本的积累,在工业革命成果的普及中一步步发展成新兴强国。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人们更清楚地看到,那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经迎来了日薄西山的时刻。特别是二战中民族解放意识的觉醒,在世界各地的英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展开了此起彼伏潮流般的独立斗争。此时,对于英国殖民者而言,继续保持对分散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有效统治,变得力不从心,只能疲于应付。而且,各界各地的国家和人民,都开始主张每个国家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府,国家独立意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和汹涌。在这样的舆论压力和国际趋势下,那个曾经的殖民地、当时的盟友——美国,也不再支持他们。

各种压力集于一身,无计可施治下,英国痛苦地放弃了印度,放弃了在这个多加近年的殖民统治。由此看来,甘地的真正聪明伟大之处,不在于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而在于他巧妙且不失时机的把握和利用了历史趋势和国际形势,匪夷所思地完成了民族独立大业。

摄于历史大势的力量,却依然做那个“双标”的绅士

一个民族的独立统一,永远是历史的趋势,也永远是这个驱使下最深最重的着力点。

二战结束后,人们从战争的创伤中走来,久久不能平复,都迫切希望有一种和平的机制解决争端和分歧,避免战争。于是,联合国应运而生。

联合国成立后,的确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在西方国家的眼里,它仍然是一个为国家利益左右的机器。但是,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在新的国际关系下,它代表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意”,代表了人们对于和平发展、和平共处的期待和愿望,表达了人类历史发展到科技时代的现实选择。这,也是历史大势。

香港的回归之路,就是这种历史大势的表现之一。自年1月26日在鸦片战争中侵占香港,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长达年。从占领香港的那一刻起,英国对香港同胞就实行了高度集权的*治统治,英女王任命的港督集行*、立法、*事大权于一身,高居金字塔式权力结构的顶端,肆无忌惮的展露着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而作为港英*府建制里的所谓“民主功能”机构,行*局和立法局所提出的建议对港督不构成任何的法律制约,占香港人口98%的华人长期不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和参*权。

到了年,港督葛量洪提出,作为基本原则,英国属地的重要*事应由英国人处理。香港大多数市民没有英国国籍,他们无权过问。因此立法局提案可以由殖民地大臣直接审不必征求港人意见。以英国国籍作此订为立法局选举人的必要条件,再次把华人排斥在*治管理和决策之外。

整个年英国统治时期,香港都是处在这种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之中,无一不包含残酷镇压、文化殖民和经济掠夺。直到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同胞摆脱了在殖民统治下饱受欺凌的历史。

经历了那么多,英国其实对于历史大势的认识应该是比较深刻的。但是在新的国际利益和博弈成本来说,英国却选择做一个大势之下“装睡”的人,甚至还在幻想用*治霸权来干涉他国内*。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这与英国女王给美国公民的回信言辞大相径庭。

就在日前全国人大高票表决通过涉港国安立法决定后,英国外交大臣拉布就大放厥词称,如果“港区国安法”实施,英国将为“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持有者提供更大的签证权利。而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与国会议员开会期间透露,英国可能为香港公民提供“庇护”或难民身份。据说这一建议获当时参会人士一致同意。

在这样的时刻做出这样的伎俩,无非还在试图消费“日不落帝国”的昔日影响,利用这一问题向“带头大哥”故表忠心,顺便制造一点外交筹码。其实,他们比谁都明白,无论从目前的形势还是从以往的历史事实来看,英国都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再去插手香港的任何事务。

“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早已作古,“日不落帝国”的威风早已陨落。霸权地位不在了,可霸权心理还在,霸权渴望还在。这就是英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心理基础。在利益诱惑面前,亲身经历过的历史大趋势可以视而不见,互不干涉内*的国际关系准则可以抛之脑后。

这样的表现也让我们看清了一件事实,那就是西方国家的双标底线不是*治道德,而是国家实力。对于以殖民和掠夺起家并以此为荣的国家,单纯的友善换不来和平共处,只有强大才是根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不列颠治下的和平到日不落帝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