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胡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汉民丨胡宏道学体用论的双重意义 [复制链接]

1#
李从悠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525/4394485.html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胡宏通过碧泉书院实现他的师道理想,完成他的道学建构,开创了湖湘学统。胡宏往往以“体用”表述“道”的内涵,其中包含的双重思想结构值得进一步分梳。一方面胡宏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论道之体用,作为道之体的性是形而上的终极存在,作为道之用的心是“知天地、宰万物以成性者”;另一方面他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论道之体用,提出“仁其体,义其用”的论断,仁是儒家文化价值之体,义是儒家革新*令之用。把握好胡宏道学体用的双重意义,能够更加完整地理解道学的丰富思想内涵与学术体系。

关键词:胡宏;湖湘学派;道学;师道;体用

原文出处:朱汉民.胡宏道学体用论的双重意义[J]求索,(3):73-82.

湖湘学派是由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湖湘开创的地域性学统,后来的历史学家特别强调胡宏作为湖湘学统开创者的地位。清代学者全祖望在《五峰学案序录》中说:“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过于《正蒙》,卒开湖湘之学统。”由于胡宏以强烈的师道精神深刻回应了儒学重建的核心问题,他“优悠南山之下余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的深刻思考,建构了一个“体用该备”的道学体系,所以这一学派成为南宋初年很有地位和影响的地域学派与学统。应该说,开创湖湘学统只是胡宏弘扬道学的历史结果,也是后来学术史家的总结和评价,而在南宋时期的学术思潮中,胡宏其实是以承担道学为己任的,希望建构以师道为主体的道学与道统。

一、胡宏的师道与学统

宋学兴起于北宋庆历时期,至熙宁时期大盛,出现了许多影响很大的地域学派,正如宋孝宗时期的员兴宗所说:“昔者国家右文之盛,蜀学如苏氏,洛学如程氏,临川如王氏,皆以所长经纬吾道,务鸣其善鸣者也。”员兴宗认为蜀学、洛学、临川学均是以复兴儒家之道为目标的宋学学派,但他承认三家学术各有特点,即所谓“苏学长于经济,洛学长于性理,临川学长于名数”。而在此三家之中,洛学一派往往以“道学”自称。胡安国、胡宏父子均是二程洛学的传人,胡宏通过程门大弟子谢良佐、杨时而与二程兄弟有了学术脉络关系。胡宏本人也将自己看作是二程兄弟的私淑,他说:“予小子恨生之晚,不得供洒扫于先生(指二程)之门,姑集其遗言,行思而坐诵,息养而瞬存,因其所言而得其所以言,因其所以言而得其言之所不可及者,则与侍先生之坐而受先生之教也,又何异焉!”

正因为这一缘故,在南宋初年的学术界中,胡宏旗帜鲜明地标榜自己的学术是“道学”。熙宁以来,在当时的学术界、教育界较长时间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王安石的“荆公新学”,而二程的洛学则主要是一种民间学术,还常常受到*治势力的打压。所以,胡宏以“道学”的神圣使命与同道相互勉励,他说,“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吾徒当以死自担”。胡宏之所以要将“道学”作为“以死自担”的使命,其背后有一个强烈的“道统”意识。胡宏曾高度评价二程之学是孔孟之道的承传者,他说:“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然后知其可学而至。今使学者师孔孟而禁不得从颐学,是入室而不由户。”虽然明确提出“道统”概念的是他的弟子张縂以及朱熹,但是胡宏的道学思想其实是包括“道统”意识在内的。

但是,“道学”之名,往往使得道学家群体受到宋学其他学派的批评指责,这也是南宋庆元*禁时期道学派人士受到*治打压的原因之一。要对胡宏的思想特点与哲学成就作出恰当的理解,对宋学学术最后为什么会走向道学独尊作出恰当的说明,需要对宋学中的“道学”意识再作一考察和分析。

“道学”之“道”,其实与儒家的“王道”“师道”有着密切联系,这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假如对这一概念作知识考古,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道学”的思想追求和*治意义。儒家创建于天下纷乱、战争不断的春秋时期,如何重建一个稳定的天下,成为儒家的*治任务和文化使命。儒家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王道”,孔子整理了体现三代王道精神的六经,作为后世帝王平治天下的*治典范,也作为儒家推行王道精神的学术典范。考察历史典籍,在儒家诸子、六经传记中,存在大量“王道”的概念和思想。也就是说,“王道”是儒家从三代先王的*典中总结、发明出来的重要概念,儒家学者总是不断地说服后世君主能够效法尧舜、文武的“王道”。但是儒家士人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王道”理想暂时还只能够存在于儒家诸子建构的经典体系以及对经典的解释之中,而现实中的君王可能并非“王道”的承担者。当然儒家诸子也不曾因此灰心丧气,仍然一代代地继续向后世的君王、权臣、士人宣讲“王道”,以最终实现“王道”的天下理想,这也就是孔子以来的儒家士人所盼望、追求的“天下有道”。

儒家之“儒”本来就可以溯源到西周时期从事教育的职官“师儒”“司徒”等,将“师儒”的教育者身份与他的天下理想之“道”结合起来,就是儒家诸子的核心概念“师道”。在早期儒家学者中,明确提出“师道”的是孟子,他在继承孔子“士志于道”的精神基础上提出了“师道”。孟子认为儒家之师就是“道”的传授者,他说:“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孟子·离娄下》)曾子、子思是建立在“道”之传承上的师生关系。另外,孟子强调儒家士人是“道”的掌握者,故而必须以师道尊严参与事君的*治实践,他说:“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孟子·告子下》)孟子本人曾经对齐君表达了自己的师道尊严,他说:“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坚持认为儒者承担的是“尧舜之道”,这样他就将儒家向君王推荐的“王道”,转化为儒家“引其君以当道”的“师道”。孟子相信“师道”的思想力量,远远超越君王的权势,能够达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下》)。由此可见,后世所谓的“孔孟之道”,其实就是孔子、孟子一脉相承的“师道”。“王道”与“师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这种儒家价值理想的主体,前者是君王,后者是师儒。

唐宋之际的儒学复兴运动,恰恰体现出宋代士大夫推动从三代先王之“王道”向孔孟儒家之“师道”的转型。从中唐韩愈《师道》一文对“师道”的呼唤,到北宋庆历后儒家士大夫普遍推动的师道精神,“以师道明正学”的学术追求,推动了两宋时期的儒学重建与宋学崛起。宋学追求一种“明体达用”的精神,以及以“师道”为主体的道统论思想建构。宋儒以师道复兴为契机,推动着“周孔之道”(汉学型的王道)向“孔孟之道”(宋学型的师道)的转型,体现出中国传统*教形态历史转型的趋势。胡瑗等宋初三先生“以师道明正学”的思想行动,得到了当时诸多大儒的高度评价。如欧阳修《胡先生墓表》说:“师道废久矣,自景、明道以来,学者有师,惟先生(胡瑗)暨泰山孙明复、石守道三人。”欧阳修肯定了胡瑗、孙明复、石守道对宋代师道的复兴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而此三人恰恰成为推动宋学学统发展的“宋初三先生”。

胡宏传承了北宋新儒家的师道精神,他特别将宋儒这一师道精神与孔孟之道联系起来,将三代的“王道”作为引导当朝君王的*治典范,他在《上光尧皇帝书》中提出,“揆天下之事,陈王道之本,明仁*之方”。此王道应是当朝皇帝效法的榜样。同时,胡宏特别指出,三代时期尧、舜、文、武的“王道”,到了孔子这里就成为“师道”,他论述说:“迨周之季,人不说学,诸夏衰落,天生孔子,发愤忘食,讲学成经,然后人知所立。后世人主欲保大其业,未有不尊崇师道者也。”胡宏特别将三代时期有道之王者与春秋以后创建师道的孔子作比较,强调师道具有“开万世之道学无穷也”的长远意义:

夫子被王者服,巍然当坐,群弟子以公侯环列,春秋二时受天下盛礼。在昔*帝、尧、舜、禹、汤、文、武,真居天位之君也,乃有所不如。其故何哉?成一时之勋业有限,而开万世之道学无穷也。

在胡宏看来,孔子的师道精神,也恰恰是“夫子被王者服”的根本原因。这里要特别说一说,孔子开创了儒家的“师道”,儒者讲学明理的师道,其实也就是宋代儒者标榜的“道学”。

胡宏特别推崇孟子的师道精神,他认为孟子之所以提出“引君当道”,恰恰是源于儒者内在的师道精神。胡宏在《师》一文中论述说:“师严,然后道尊,贵贱一也。孟子于齐王有师道焉,未闻有官守言责也。夫官守于一职,言责于一事,职修事行,则有功而受赏,出守忘责,则有过而受罚,可程可督,受之于君者,臣也。君所未知而已发之,君所未有而已与之,提携其善,增益其能,以陶冶君心,君反受命焉者,师也。孰敢官之而责以言哉?”胡宏有意区别“师”与“官守”,强调“师”对“君”的使命是“提携其善,增益其能,以陶冶君心”。胡宏通过孟子“师道”精神的解释,表达了他对儒家士大夫能够“以师道自居”的期盼,赞扬了那种能够在王权面前表现出师道尊严的精神。后来其弟子张縂也是将复兴师道追溯到孔孟之道,他感叹秦汉以后“师道之不可不立也久矣”,故而主张复兴先秦孔孟的师道精神:“是则秦汉以来师道之立,宜莫盛于今也。”可见,道学派追求的“道”,恰恰就是原始儒家孔孟奠定的师道。

宋儒复兴师道的制度基础,就是学校与书院。胡宏一直对书院特别重视,他是南宋时期最早表达出将师道精神与书院教育结合的道学家。他曾经谢绝了秦桧的出仕之邀,在他的回信中,表达出了鲜明的师道担当的理想:

稽诸数千年间,士大夫颠冥于富贵、醉生而梦死者,无世无之,何啻百亿。虽当时足以快胸臆,耀妻子,曾不旋踵而身名俱灭。某志学以来,所不愿也。至于杰然自立志气,充塞乎天地,临大节而不可夺,有道德足以赞时,有事业足以拨乱,进退自得,风不能靡,波不能流,身虽死矣,而凛凛然长有生气,如在人间者,是真可谓大丈夫矣。

胡宏希望担任岳麓书院山长,以成全自己的师道理想。他说:“以某有继述其先人之志,特命为山长,依州县监当官,给以廪禄,于以表朝廷崇儒广教之美。”虽然秦桧没有能够帮助他实现师道理想,但是他最终还是建成了著名的碧泉书院,他期望:“伏愿上梁以后,远邦朋至,近地风从;袭稷下以纷芳,继杏坛而跄济;云台断栋,来求概日之螰楠;天路渐逵,看引风生之骐骥;驱除异习,纲纪圣传;斯不忝于儒流,因永垂于士式。”书院建成后,即成为南宋初年的道学基地。著名理学家张縂及彪居正等人,皆在此书院拜师问学于胡宏。可见,胡宏正是通过碧泉书院,成全了他的师道理想,也使得他在南岳潜心学术20多年,完成了他对道学的学术建构与思想传承。

二、哲学思辨之道:性体心用

在宋学史上,“道学”一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般来说,狭义的道学往往是指自我标榜“道学”的程朱学派,而广义的道学则是指宋代复兴和重建儒学的广大儒家学者。广义的“道学”主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