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一对一精细化治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98380.html老潘昨天走了。这是中国乐迷对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独特的亲切称呼,它让人想起了音乐史上的“老柴”、“老肖”,似乎只有少数几位音乐家配得上人们口中的这个“老”字,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他们本名有些绕口,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身上的长者形象给人带来的亲切感。在“老潘”的身份之外,他是当代最著名的作曲家与指挥家之一,是当代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而这两种身份其实多少是有些矛盾的——当代音乐会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与距离感,并不像经典音乐作品那样让人容易接近,然而老潘却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坚持不懈的努力改变了人们的偏见。他不仅写作了四部歌剧,八部交响曲,大量的管弦乐作品、室内乐作品与宗教合唱作品,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亲自指挥演奏这些作品;而作为一位杰出的指挥家,老潘擅长从作曲家的角度出发,用清晰与理性的方式解读经典作品,这也让他在指挥台上留下的录音成为了价值难以估量的遗产。
潘德列茨基在中国爱乐乐团排练厅
潘德列茨基从年起担任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顾问,从此开始了他与中国音乐节的缘分。年,成立伊始的中国爱乐乐团聘请潘德列茨基担任首席客座指挥,他也成为了中国爱乐乐团20年的历史上聘请的唯一一位首席客座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对老潘一直有着十分特殊的感情,比起指挥家的身份,他更像是我们的家人。每次来到北京演出,不论是否是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他都会与夫人一起来到排练厅坐坐,因为这里就是他在北京的家。
年12月15日,潘德列茨基潘德列茨基第一次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演出,曲目包括华彦均/吴祖强的《二泉映月》、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钢琴独奏:吴迎)和他本人创作的第四交响曲。这场历史性的合作开启了中国爱乐乐团与老潘之间的一段伟大的友谊,也让他的第四交响曲从此列入了中国爱乐乐团的保留曲目之列。两年后,中国爱乐乐团访问波兰,在华沙国家大剧院由余隆指挥了潘德列茨基第四交响曲,向在观众席就坐的作曲家本人送上70岁生日的祝福。音乐会后,余隆总监与乐团领导还受邀来到老潘在克拉科夫的家中做客,把酒言欢,畅谈音乐。
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余隆与乐团领导在潘德列茨基位于克拉科夫的家中做客
年6月,应担任波多黎各卡萨尔斯音乐节艺术总监的潘德列茨基邀请,中国爱乐乐团在波多黎各圣胡安演出了两场音乐会,这是乐团成立以来的首次海外之旅。其中一场音乐会由潘德列茨基亲自执棒,曲目是他本人的作品《大协奏曲》以及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另一场音乐会由余隆担任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在两场音乐会上一鸣惊人,成为了这支年轻的乐团在国际乐坛影响力与日俱增的起点,潘德列茨基的推动功不可没。另一桩发生在音乐会后的故事则更让人记忆犹新:在中国爱乐乐团全团即将启程离开波多黎各时,通往机场的大桥发生事故,大客车无法通行,是潘德列茨基夫人亲自为团员们安排了数十辆出租车,确保了后面的行程。在机场,许多团员与潘德列茨基夫妇拥抱告别,并从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中国爱乐乐团与潘德列茨基在波多黎各卡萨尔斯音乐节期间排练
在此之后,潘德列茨基多次在中国爱乐乐团的音乐季演出中担任指挥。年8月29日,他指挥了其本人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复活》世界首演(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夫担任独奏);年12月15日的音乐季交响音乐会上,潘德列茨基携手马新桦、方晓牧、郭筱姮三位大提琴家,共同演奏了为三把大提琴和乐队而作的大协奏曲;年10月24日,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谭盾的《马可波罗的四条神秘之路——为管弦乐队和12把大提琴而作》、潘德列茨基第八交响曲《无常之歌》共同首演,这是东西方顶尖作曲家的一次难得的对话,也令人遗憾地成为了潘德列茨基留给中国爱乐乐团的最后回忆。
年8月,潘德列茨基与中国爱乐乐团排练钢琴协奏曲《复活》世界首演
年10月,潘德列茨基与谭盾在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排练。中国爱乐乐团向潘德列茨基献上花束,提前祝贺他74岁生日快乐。
音乐会后,中国爱乐乐团团长李南,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余隆,潘德列茨基夫妇,指挥家艾森巴赫以及华沙合唱团指挥等合影留念。
潘德列茨基原本要指挥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季中的一场音乐会,然而在音乐会前夕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成行。我们很遗憾地没能等来那错过了的久别重逢,唯有把无限的思念与敬意送给在天国的老潘。中国爱乐乐团完成了多部潘德列茨基重要作品的世界首演与中国首演,有幸在他辉煌灿烂的音乐人生中留下印记,而潘德列茨基带给我们的伟大的音乐,也将与他亲切慈祥的音容笑貌一起,成为中国爱乐乐团最值得骄傲的回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