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同事Lili最近辞职了,说不想在小公司耗费时间,下次要找个大型外企。
她看中一个美资企业的外贸岗,跟她专业相符,月收入过万,而且公司环境高大上,叫她一见倾心。
Lili第一次面试回来,无比激动,面试官对她算比较满意,看重她丰富的外贸经验。
一周过后,Lili收到二面的通知,这在她的意料之中,进展顺利的话,可以进入最后的三面。
Lili二面要见的是部门总监,给她准备了一场全英文面试。
Lili尤其重视这次面试,生怕自己错失机会。
去面试前,她特意去购物广场买了一套新式女士西服,一个GUCCI包包,一套雅诗兰黛化妆品……
为了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她精心装备自己,她说:
“这次面试太重要了,只要总监这关过了,后面就好办了!我一定要成功!”
Lili英语专业八级的功底,平时就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面试前两天开始疯狂练习英语,把可能问及的点全部演练一遍,前一天晚上紧张得难以入睡,灯开了又关,灯关了又开。
Lili一想到如果失败,她就不能进入心仪的公司上班就觉得害怕。
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快天亮才睡着,第二天闹钟响时没听到,起床匆匆打扮一番赶到面试现场时竟迟到近半个小时。
面试官表面上没有生气,Lili看得出来对付还是蛮介意,她有种不祥的预感,感觉这次面试会*。
面试时,面试官用英文简单问了几个问题,Lili回答得还可以,不过面试官很快让她回去等通知。
等了几天没有收到通知,Lili心知肚白自己没戏了。
她觉得自己好搞笑,第一次面试自然而然应对,顺利过关,第二次精心准备,越是在乎成败,越是得到失败。
2、
Lili的经历,相信很多人似曾相识。
美国著名钢索表演艺术家瓦伦达的故事发人深省:
瓦伦达一直以精彩稳健的高超演技而闻名,从未出过事故。
年,73岁的瓦伦达决定最后走一次钢丝告别演出,宣布退休。
他将表演定在波多黎各的海滨城市圣胡安。没想到,从未没有出过差错的瓦伦达,这次演出彻底失败了。
当他刚刚走到钢索中间,仅仅做了两个难度并不大的动作之后,就从数十米高的钢索上摔了下来,当场身亡。
事后,他妻子说:
“我知道,这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在出场前反复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以前他走钢丝,他都是只想着走钢索这一件事,不去管这件事带来的后果。而最后一次表演中,他太想成功,太在意成败得失,反而无法专注这件事本身,导致失败。如果他不去想走钢索之外的事,凭他的经验和技能,绝不会出事。”
此后,这种在巨大心理压力下患得患失的心态被心理学命名为:“瓦伦达效应”。
“压力就是动力”,但压力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
“瓦伦达效应”属于一种不良压力。这种非理性的压力,根源在于人患得患失的心态,并不是担心自己不够好而想办法提升自我,而是反复担心“失败后怎么办”。这种心态带来重重负面情绪,会使一个人的精力分散,最终浪费时间在无用的胡思乱想上,如此,又有怎么可能成功?
3、
成功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越想成功,背负的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心态。
而越是患得患失,越是不能专注做好一件事,越是容易导致失败。
事实上,与其担心害怕失败,不如一开始就放手一搏,这样反倒会有成功的可能。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著名演讲家约翰琼斯,年轻时参加过一次演讲比赛。这次的选手全部来自美国顶尖名校,琼斯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半决赛时感到非常紧张。这场比赛对于他很重要,他希望借此能进入演讲界圈子。经过一系列搏杀,对手的实力也让他感到有些胆怯。这种心理驱使下,琼斯拿起演讲稿就感觉心跳加速,喉咙痉挛,试讲时他开始大段大段忘词。
眼看演讲比赛临近,琼斯的状态越来越差,几乎要放弃。当放弃的念头飘忽而过,他振作起精神,鼓励自己:即使被淘汰出局,也不能轻言放弃!他开始慢慢接受自己在比赛中被淘汰的可能性,奇怪的是,他反倒不紧张了。
最后比赛中,琼斯毫无心理负担,完全放开自己,他那声情并茂的演讲征服了评委,也让对手佩服有加,他成功晋级决赛。
这次比赛让琼斯具备了演说家最重要的能力,从容面对大场面的能力,为他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琼斯放下焦虑和患得患失心理的时候,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总是惦记着要成功,担心失败,无法让人专注于做好事情本身,越是容易失败。
“忘记成功”是一种能力,当你只管朝着目标厮杀,不问结果如何的时候,越是集中精力在做好事情本身,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
做不到这一点,即使你是成功经验无数的“瓦伦达”,也会因为错误的心态而导致失败,错失成功。
凡事不要太在乎得失成败,专注过程本是一种成功,你的努力付出远比瞬间的成败重要。
当你能放下“成功”时,你离“成功”越近。
真正的成功,绝对是忘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