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heMusicMoveYou
?.?~?..?
中美音乐文化对比
钢琴伴奏团队访谈
本学期第4周至第9周,学校邀请旅美小提琴演奏家、来自盛氏音乐教育与演奏世家的盛小华女士,携中外乐器演奏“大腕”,为全校本科生推出通识教育课程《中美音乐文化对比》。课程通过讲解和放映video、专家演奏及课堂探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音乐文化。课程在开设后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除了盛老师对教学的安排与规划、特邀专家的加盟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外,钢琴伴奏团队也是功不可没。课程开展期间,助教们配合老师完成每节课的现场演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本期推送中,小编采访了钢琴伴奏团队的六位成员,他们分别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级的王正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级的程雨婷,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级的王程,物理学院级的张闳一,数学系级的杨定川,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级研究生徐辰星(排名不分先后)。六名助教均是林泉钢琴社成员,其中五位即将在12月11日的古典音乐会上演出。那么对于这门课程,他们有着怎样的心得体会呢?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QA
1
相信“助教的日常”是很多同学想要了解的事情,几位能否谈谈担任助教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程雨婷
日常啊……日常就是练琴呗。本来自己事情也不少,但是每次分任务的时候看着那些谱子就觉得没法拒绝,于是那段时间经常早起去练琴然后练一整个上午。我自己属于那种上个古典的曲子要磨半年到一年甚至两年的,在做这个助教的时候简直开启了两天下一首曲子的新技能。当然我接的东西都不太难,这个自知之明还是要有的,在这里对邦邦邦小红衣和学弟一众视奏小能手表示五体投地。
王正邦
早上7点在琴房练习新的伴奏谱子——
盛老师:小王同学早上好,能不能再加一首***和一首
?
——好的
盛老师:这个###也加上行不行?
——老师这个太难了而且时间不够了好像……
盛老师:没关系简化一下!
——嗯……
盛老师:如果可以的话,我说如果,能不能再看看¥%!……
……
最后上完课新谱子打了页左右。
2
那么,各位在进入助教团队后,都有哪些感想和收获呢?
王正邦
上面绝没有黑盛老师的意思,相反,我十分赞赏。盛老师的培养模式有点淘汰制的影子——跟上要求,就吃香的喝辣的;如果跟不上,就被果断地踢出去,此处有鲜活的例子就不举了。
然后就再也不怕什么事情了。像什么申请大业、实习大坑、宁冬大雪,都小意思了。
另外,学习了盛老师“人有两个肚子,一个为了吃饭,另一个用来吃甜点”的生活情趣,上完课长了10斤,可喜可贺!
程雨婷
其实我觉得做助教和做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视角不同吧。也许对于选这门课,没有什么音乐基础的同学来说,盛老师为他们拉开了窗帘,让他们看到了音乐的世界从窗中透进来的亮光。而对于我们来说,盛老师像是为我们擦去了窗户上的一层雾气,让我们把音乐世界的风景看得更清楚。
而且作为助教和老师接触得更多吧,不像其它同学和她的关系大多数只是单纯的师生,我们能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盛老师作为一个艺术家,作为一个人的魅力,并且通过她认识了王莉莉老师和Levinson先生,有了合作机会,都是非常难得和难忘的经历。
杨定川
收获嘛……首先有盛老师给的鼓励与肯定。作为一名钢琴的业余爱好者,盛老师给了我担任钢琴伴奏助教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了我许多音乐上的指导,也对我说了很多我从开始学琴到认识盛老师之前从来听过的毫不保留的肯定与鼓励的话语。内心一阵激动过后,也渐渐明白,老师是作为一个教育家,给像我们这样的热爱音乐的同学提供展示、交流、提高的舞台,那些充满鼓励与肯定的话语,是在告诉我,无论任何时候,不要忘记对音乐的那份最纯粹的热爱。
学长学姐们的帮助与照顾也让我十分感动啊,我也因此有所成长吧。作为大一的宝宝,我在助教团里接的活是最少的,所以课业繁重,事务繁忙却还能够撑起大半边天练出一首又一首精彩曲目的学长学姐们超级棒啊!课程结束的时候我最想对他们说的话就是“承蒙照顾”。是他们在我练习时给予我帮助和指导,在上台前和我聊天帮我缓解紧张情绪,在我演奏完后对我说“不错啊”“很好啊”……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包容与照顾,也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应该有的态度,当然,不会忘记他们和盛老师,王老师还有Gary先生带来的那么多美好的音乐。
3
课程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获益良多。作为钢琴伴奏,各位对这门课程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呢?
杨定川
这确实是一门很特别的课程。老师通过音乐作为媒介,想要传递给我们的大概是:去欣赏,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以开放的眼光和心态,体验,感受世界上丰富多彩的其他文化;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珍重人与人之间最美好温暖的感情。
而作为钢琴伴奏,我还有一点体会,那就是倾听。倾听自己与老师的琴声,倾听作曲家的诉说,最重要的,倾听自己的内心。
张闳一
虽说课程名字叫《中美音乐文化对比》,但上课内容却一点都不局限于中美音乐。在课上我们主要了解了中国地方曲风、爵士、艺术歌曲等几种音乐形式或风格,以及一些现代作曲家。内容并不是很多很杂,因为盛老师主要目的是带我们了解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而不是背乐理。除此之外,三次外邀嘉宾让我感觉收获颇多啊,在欣赏不同音乐的同时还能真正了解一下专业演奏家的生活。盛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幽默可爱的老师,做她的学生和搭档让我觉得很愉快!总的来说,这门课的确为我带来很多观念上的变化。受益匪浅,非常幸运。
徐辰星
坦诚地说,我平时听的音乐比较局限于钢琴独奏和协奏,于是就被安利了挺多不曾听过的中国、美国作品,盛老师在课堂上用边讲解边演奏的形式循循善诱,非常容易消化。课堂上的演奏甚是精彩,我对盛老师与王老师用小提琴二胡合作的赛马印象特深刻,不改乐曲本身的磅礴奔放,两种音色明暗交织,琴声特别戳心窝很是神奇,若不是在课堂上怕是在别处完全没可能观赏到这样特别的“对话”。
我观摩了一点儿学弟学妹与盛老师的彩排,几乎所有的曲子谱子到手至课堂演奏都是6天内的事,完成质量也是挺高的,我敢说他们在这短短一个半月课的压力下演奏技能大有突破。
4
担任课程的钢琴伴奏想必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能否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担任助教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张闳一
困难很多,主要是学业繁忙的同时要抽很多时间去练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Gary先生来讲课的前四天,盛老师下放十几首曲子给我们。当时我接了四首曲子,其他助教的情况也差不多,但最后剩了一首Gary先生的。本来以为这首曲子要不了了之,但谁知道演出前不久老师特地交代我们练会那一首。两天时间,而且是和专业小提琴演奏家合奏,谁也没有足够信心接下来。最后是我和邦邦四手联弹,我弹右手他弹左手。那天盛老师和我们一直从早上练到了傍晚,具体时间记不得了,但还记得盛老师在我们俩练琴的时候站在后面一直拍照偷笑的样子……
王程
最大的困难就是极短的时间里把风格非常陌生的曲子练出一个形状来。解决办法是简化和放弃。红衣提到的本来要与Gary先生合作的Bess,YouIsMyWomanNow(Gershwin的歌剧PorgyandBess选段,由海菲茨改编为小提琴曲),最初是我想接的,但试了一下觉得几天的时间练不来,压力比较大,就跟老师说放弃这首(不过他俩后来的四手联弹也没搞出来)。Gershwin的PorgyandBess是一部十分出色的歌剧作品,海菲茨的改编十分华丽,以后有机会我还是要尝试搞一下。
5
《中美音乐文化对比》的开设是一次具有突破性的尝试。如果以后的学期还有类似课程开设,大家对想要选课或有意担任助教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徐辰星
对于选课的同学吧,认真听,课后看一下助教的笔记(正经脸),最好自己再搜一下听听,期中测验有个同学把科普兰音乐的倾向勾成了摇滚乐,可笑又可气吧?哈哈哈。
演奏家来学校开课特难得,我虽然报了助教但是因为出差1周到了第三次课才出现,盛老师表示学弟学妹已经够使啦^_^,所以我只接到2次锅,记得她说我机会还多。有点酸楚,我想说我硕二啦,学弟学妹们的机会还多,请珍惜。助教每节课后被发的曲目不少,得精神集中提高效率呐,做任何事都应是这样子。
王程
对想要选课的同学,徐辰星学姐的建议非常详细了。有意担任助教的同学,我想一定要敢在老师面前放得开。要把自己的积累展现出来,对某些乐曲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跟老师交流。需要练的曲子比较多,但并不可怕,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和助教团队其他助教请教和求助。总的来说,当助教要积极一点才有更大的收获。
6
12月11日就是林泉钢琴社的冬季古典音乐会了。即将在古典音乐会上演出的几位同学,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演出曲目呢?
王正邦
音乐会要弹听起来像《*河大合唱》一样激动人心的曲子——《月光三》。这次是浪子回头,前几年弹了好多奇奇怪怪的曲子,现在也该进入转型期、老老实实地打基本功了。《月光三》作为难度级别的曲子(范老师亲自评定),对我而言是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然而等练完这个,范老师还要催我《热情一二三》大礼包,所以还是得好好练习,不能辜负范老师的热切期望(范老师还以为我是水平呢)。
程雨婷
这次演出的是肖邦的a小调华丽大圆舞曲,大家放心这首曲子不是两天赶出来的我磨了差不多半年了。
本来不是什么多难的曲子,只是在听肖邦圆舞曲集的时候亮了的一首。特别喜欢阿劳的演绎,感情充沛却不满溢,在小调的迷雾之中又有大调透过来的光。这首圆舞曲又被称作“忧伤圆舞曲”。听起来确实是这样。但是肖邦的作品从来没有单纯的负面情绪。主旋律从左手a小调开始,然后转到右手,其实高音一出来一下子就觉得亮了很多,后来又出现A大调就更明亮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他换了口气又把大调的旋律到a小调上来了一遍,这个转折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到时候你们可以感受一下哈哈。
阿劳的演绎让我感觉这种忧伤是优雅的,却又是直透内心最深处的,我也希望通过我的演奏把这种触动传递给大家。
徐辰星
拉赫玛尼诺夫改编克莱斯勒的爱之忧伤,在影视作品中攒的人气还是有点儿高的,在四月是你的谎言和真人版的交响情人梦中均有出场。
我年第一次听到薛汀哲演奏的版本立马就爱上了他,随后在单曲循环中无法自拔,想要弹出来与其更加贴近,但对当时手还小的我来说难度有点高了,炫技部分初探也是相当忧伤,谱子直到年后才解除封印,然而考研毕业的一年里丢失了许多技能orz
拉赫改编的钢琴独奏旋律听起来不怎么悲伤,欢快的节奏和跳音表明着喜悦,配着的不和谐音程好似内心的波澜,听到中间某一段感到如沐春风般甚至会无意识微笑,然而幸福感转瞬即逝,伤感从中而来。我觉得爱是难以简单描述的情感,伤心、喜悦、无奈、忧愁搅在其中,这首曲子表现的忧伤大致如此吧。
王程
这一次我也加入了贝多芬奏鸣曲的队伍中,选曲是《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一直以来深受古典音乐会演奏者喜爱,而《暴风雨》又以热情、狂暴的风格,表达了作曲家热爱生活、崇尚理想的良好意愿,征服了众多古典音乐爱好者。然而很多人会更喜欢第三乐章,我所要弹的第一乐章似乎在我们的古典音乐会中还未出现过。在我看来,第一乐章绝并不比第三乐章逊色。第一乐章的形式非常独特,热烈与柔和、冲突与和谐、激动与平静互相竞争又互相交融,用非常巧妙的方式描绘出绝妙的意境。
事实上,第一乐章是我八年前未完成的一次作业,当时弹不出什么东西来。暑假的时候重新练习了这首曲子,终于完整地弹了出来,对旋律中所表现的意境和心理变化有了更深的体会。
张闳一
我要弹的是《波多黎各的回忆》,作者是美国作曲家戈特沙尔克。这首曲子是作者在游历古巴之后所写,具有浓厚的探戈风格和热带风格。弱起弱结尾,处理很细腻,有一种能让人深深陷入在美好回忆的能力。至于旋律怎么样?这么说吧,我在练这首曲子的时候,常常有人来问我它叫什么。只希望到时候来听音乐会的你会喜欢哦~
杨定川
整个十一月都在考试的数学系宝宝心里苦啊……一周前还弄伤了手更没办法弹琴了,这次古典音乐会就很遗憾地不能表演了,不过大家一定要去听大佬们的演奏哦!
非常感谢以上各位的分享。希望《中美音乐文化对比》成为跨越时代和国界的音乐文化通识教育之起点,也希望我们今后能在南大看到更多类似的注重互动教学、激发学子热情的优质音乐艺术类课程。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12月11日晚七点,我们的古典钢琴音乐会就要在敬文学生活动中心张心瑜小剧场与大家见面啦!参与本期采访的钢琴伴奏团队中的五位同学也将在音乐会上表演,这一次他们又会为听众带来怎样的惊喜呢?预祝他们演出成功,也欢迎更多热爱钢琴,热爱古典音乐的同学前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哦!
(编辑:傅春妍)
林泉钢琴社
Lyreland
更多古典音乐会信息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