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斯林
说说在上海的生活
01
上海是很冷漠的。
看到昨天刷屏的《北京,有万人假装在生活》,第一句话就让我愣了。
因为那句话叫“北京没有人情味”。
而每次我接待从北京来上海长住的朋友,最后送他们走的时候,他们最喜欢抱怨的就是“上海没有人情味”。
他们总是说,在北京,周末经常可以呼朋唤友地出去喝酒撸串聊人生聊梦想。朋友之间没事偶尔聚一聚。
而在上海,这样的地方实在是太难找了。就算偶尔去去昌里夜市,去去寿宁路吃小龙虾,结果每个人连吃小龙虾的时候也要抱着手机出去接电话,根本没有在北京那种掏心掏肺的感觉。
因为上海人实在是太多了,它只有半个北京那么大,但如果按照官方统计的人口,却比北京市还要多上万人。每天上班下班忙得要死,要见那么多人,早就麻木了。
甚至于大学时候要好的那些朋友,基本一年也见不上几次。
其实我就在徐家汇,他们就在陆家嘴,但就是想不起来要约,想起来要约了不同区域的人的时间也对不上,基本都是聚少离多,最多在朋友圈点个赞了不得了。
上海是一个足够冷漠的城市:
你在街上绝看不到笑吟吟,热情给你打招呼的路人。你去问路,我保证路边的大爷绝没有北京胡同里的热情。就连新天地的老外,也比北京的老外看起来要高贵冷艳得多。
上海土著朋友对我说:
“现在人拍电视剧都喜欢在上海取景,比如说《欢乐颂》。”
“但欢乐颂有什么问题你知道吧?”
“欢乐颂最大的问题就是里面好像任何两个人都可以掏心掏肺,这符合现实吗?这根本就很荒唐的嘛!”
每天那么多班要加,每天那么多人要见,地铁挤,出租车难叫,路上堵,回去了还要对不同阶层,不同兴趣,甚至说不同方言的人掏心掏肺。
确实是很荒唐的。
02
上海是一座凡人的城市。
在上海,人与人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界限,不会有人上来就和你称兄道弟,相反,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自己的克制。
待久了你就会发现,没有人对你掏心掏肺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这意味着在你自己的时间里,只要你不想和人接触,只要你不是太漂亮,那就根本没有人会来烦你,只要你不犯法,基本想干嘛就干嘛,想清静就清静,绝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自由。
你大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分得特别清楚,因为这种自由,基本不太会影响你在上海正常办事。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干什么都要看关系的话,那上海应该是其中比较讲规则的一个——除了发展机会,这可能是许多外地人即使付不起房租也要待在这里的原因。
在这里,出了事,只要你理不亏,多半还是讲法律的。去办事,无论办事的阿姨是不是对你说普通话,态度有多不耐烦,但只要你带齐了材料,多半是不需要再托上几层关系去办的。
在上海即使你什么都不是,你还可以是一个人,过着很好的生活。
但在中国的很多别的地方,如果你不是“哥们”,“兄弟”,“情人”,可能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从浦东大道的老房子那里望向陆家嘴,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最清晰的布局——每天人们从四面八方的老房子里走出来,汇聚到中心光芒万丈的高楼中,最后再回归暗淡。
他们迎着这些光芒行走,面前的每个人都光芒万丈。
所以我们说,上海是一座凡人的城市,很少有人管太远的事,每个人都遵循规则,想着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甚至于偶尔有出租车司机不用上海话和你聊天,他们也绝不会和你说国家大事,最多吐槽吐槽当地的新*策或者和你聊聊房价或他的孩子。
刚来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冷漠,觉得不习惯。待久了习惯了,会发现这样生活还真挺舒服的。
03
但上海的地域歧视又是很有意思的。
有一小部分人,不管是真的讨厌外地人也好,或者只是觉得好玩也罢,或者只是外地人的自嘲也好,总之在上海,有关地域歧视的段子总是层出不穷。
不但上海人会歧视外地人,把看的不爽的外地人叫“YP”以外,就连上海本地的不同区域,说的都是不同方言,有的互相之间还会歧视。
比如你让一个崇明人和一个松江人互飚方言,可能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但如果一个地域歧视的静安土著在,则会把两个人都称为“乡下人”。
有关上海的地域歧视,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概念叫“苏北X”。
苏北X很好理解,就是在苏北后面加上任何可以指代人的代词,比如苏北佬,苏北人或者苏北狗。
年10月1日,曾爆发过中国足球史上最著名的地域歧视事件:
足协杯半决赛开赛前,上海知名解说周亮介绍出场球员,将江苏舜天队员介绍为“一号苏北狗”“二号苏北狗”总之统统都是苏北狗。
在上海,对老一辈人来说,苏北X就是没有教养的代名词,不但可以跨省,用来指代一切省份的人,甚至有的上海人之间对骂,用词严重的时候也会说对方简直就和“苏北X”一样。
我看过比较夸张的说法来自大象公会:
一位年赴美定居的上海老妇人在采访中表示,每当她在纽约地铁遇到素质低下,行为欠妥的波多黎各人或美国黑人时,就会说他们是苏北人。
“这样不会被认为是种族歧视。”
但无论这种歧视多夸张,终究只是少部分人,无论他们在论坛上怎么说,私底下怎么说,终究不是这座城市的主旋律。
上海的主旋律还是像上面说的那样,是冷漠。
作为外来者,在网上说完,骂完,明天依然要早起,依然要去上班。下个月房租要交,养老保险要累积,刚在港汇看中的那个包要攒钱买,所以必须得上班——他们骂不走你,再过过,估计你连这些骂声也都听不见了。
而对于绝大多数上海土著来说,他们才懒得搞什么地域歧视,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要过。
04
真正的上海土著,和我们的生活是不太一样的,特别是比较老的那一批大叔阿姨。
比如我曾经碰到过一个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押一付三,一个月,一共3元,他坚持不要支付宝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