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大豆“两病一虫”逐年加重发生因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兴安盟为北方大豆产区。近年来随着大豆播种面积扩大,大豆重迎茬面积及年限也随之增加,导致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和根潜蝇(下称“两病一虫”)逐年加重发生。1996~1998年发生面积达8.78万hm2,损失大豆3290.1万kg。已上升为该盟大豆主要病虫害。1发生原因分析 兴安盟大豆病虫害40余种。近3a“两病一虫”发生与为害日趋严重。1996~1998年大豆孢囊线虫发生面积4.54万hm2,造成产量损失1228.5万kg;根腐病发生面积2.04万hm2,造成产量损失1016.0万kg;根潜蝇发生面积2.21万hm2,造成产量损失1045.6万kg。“两病一虫”常混合发生而加重为害,严重影响了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据分析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类别、有机质含量、播期、水肥条件及品种抗逆性等是大豆“两病一虫”发生的主导因素。1.1重迎茬种植兴安盟1998年调查,重茬3a、6a的地块,每100g土壤孢囊量分别是78.3和148.7个。重茬1~4?a的大豆田根腐病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12.5%、38.6%、91.0%和116.5%。又据调查扎赉特旗山坡漫冈重茬2?a大豆田,平均每株孢囊数110.9个,根腐病病情指数48,病株率98%,根潜蝇平均每株有虫0.54头,有虫株率24%,实测667m2产量仅22kg。1.2土壤类别与有机质大豆“两病一虫”都是土传病虫害。不同土壤“两病一虫”发生为害程度不同。总的趋势是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病虫发生轻,减产幅度小,反之则重。据1998年调查,扎赉特旗西北浅山区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5.22%,微酸性,pH6.6,土质肥沃,重茬2~4a轮作田,平均每株孢囊线虫3.7个;而东南平原区,有机质含量低,平均仅3.81%,微碱性,pH8.08,土质瘠薄,迎茬到4a轮作田,每株孢囊线虫平均42.3个,是西北部的11倍。西北浅山区重茬2~4?a轮作田,根腐病平均病指为44.4,而南部为23.8。根潜蝇发生量南北无明显差别,平均每株38头左右。1.3播期播期适当推迟到5月10~20日,可减轻根潜蝇为害。对孢囊线虫和根腐病无明显影响。1.4肥料有机肥配合氮、磷、钾化肥及微量元素硼、锌深施,可明显减轻孢囊线虫、根腐病为害。其作用机理是随着重迎茬年限增加,土壤中全氮、磷、钾含量变化不大,而水解氮、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微量元素硼、锌减少。通过增加作物营养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可减轻病虫为害。1.5品种不同品种对大豆“两病一虫”的抗性程度不同。1996年在扎赉特旗重茬大豆地用抗性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抗线1号、抗线2号、庆丰1号、嫩丰15、411B、抗茬豆等6个品种均有较好抗性,平均单株有孢囊线虫0.8~13.5个,根潜蝇0.3~0.5头,根腐病病情指数为25~40,低于对照品种合丰25的81.8个、0.87头和病情指数46.7。从产量看6个抗性品种为93.8~112kg/667?m2,而对照合丰25只有44.3kg/667m2。经2a示范,抗线2号品种在重茬田667m2平均在110kg左右。2防治对策 针对大豆“两病一虫”均是在芽苗期开始侵染为害或感染潜伏的特点,制订相应防治策略。抓住播种期“两病一虫”防治关键时期,开展以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精细整地、科学施肥为主的农业防治措施,辅以种子包衣为主的化学防治,效果较好。2.1种植抗病品种在重茬大豆地种植抗线1号、抗线2号、庆丰1号、嫩丰15等抗性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有很好抗性,一般增产25~35kg/667m2,抗线2号在重茬田一般产量110kg/667m2左右。2.2农业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倒茬。由于大豆“两病一虫”以土传为主,大豆根潜蝇食性单一,成虫飞翔力弱,与禾本科作物采用3a以上的轮作倒茬是减轻“两病一虫”为害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2)精细整地。豆田秋季深翻或耢茬,苗期浅趟,可以有效地减轻“两病一虫”为害。 3)适时晚播。把播期推迟到5月10~20日,可减轻根潜蝇为害。 4)合理施肥。对于根潜蝇严重地块,开花期追肥能加速虫口愈合,促进发根,从而减轻为害。2.3药剂防治采用甲·多种衣剂包衣,对根潜蝇防效在97%~100%,对孢囊线虫防效在29%~44.5%,对根腐病防效在29%~47%。